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1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61篇
管理学   702篇
劳动科学   57篇
民族学   326篇
人才学   190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3369篇
理论方法论   615篇
综合类   6495篇
社会学   923篇
统计学   99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574篇
  2014年   1106篇
  2013年   725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806篇
  2010年   837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932篇
  2007年   737篇
  2006年   595篇
  2005年   518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334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胡寅(1099-1157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胡寅原系胡安国之兄的儿子,后为胡安国收养.经其父胡安国精心调教,潜心于学.后以北宋宣和进士甲科及第,并步入政坛.从政后临靖康之难,为政主抗金复仇,誓不言和.因投降派秦桧当国擅权,乞致仕,归湖南衡山治学.后复出,绍兴二十七年卒,谥文忠.胡寅的学术著包括<崇正辩>、<读史管见>等,另辑有<斐然集>,均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文献.  相似文献   
42.
中德成人教育的若干比较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国55年来,中国成人教育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与继续教育十分成熟发达的联邦德国相比,我国成人教育与其有若干基本共同点,但在管理模式、教学组织与内容、从业人员结构及教育经费筹措等方面存在重要差别.加快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必须调整现有成人教育结构,改革现行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广泛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成人教育研究的咨询与信息统计交流.  相似文献   
43.
梅村体是长庆体的变格,但其中都充满着浓烈的黍离麦秀之感,所不同者在于一为乱世之音,一为亡国之音.诗人感伤兴寄,作垂戒之用.  相似文献   
44.
春之绿     
我偏爱绿色,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它充满着活力。在我心目中,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就是绿色的,是那种淡淡的绿,嫩嫩的绿,那种令人心醉的绿。  相似文献   
45.
(賨)是秦汉时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其部族敬信鬼神,慕求长生.汉末当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五斗米道政权时,其部族纷纷前往投奔,信奉道教.西晋时(賨)族后裔李特、李雄与北方流民一起进入蜀地,得到当地以范长生为首的五斗米道组织的大力支持,建立了以道教思想为治国方略的大成国.  相似文献   
46.
海德格尔之思与禅宗精神存在共通和相似。海德格尔批判主客二分的西方形而上学思维传统,倡导一种主客二分之先的前逻辑思维;禅宗力举顿悟,这是一种不必借助逻辑程序和语言文字仅凭直觉体验的、神秘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7.
庄子逍遥之旨是通过“小大之辩”的寓言揭示的,但历代学者对“小大之辩”的注解各异。郭象从庄子万物自足其性的思想出发,认为小大虽殊,但其逍遥是一样的。钟泰、支道林等则从人的境界处立论,但二者又有不同,钟泰认为“赞大而斥小”,支道林则认为小大皆未适逍遥。各家都企图立足庄子思想,揭示逍遥之旨。庄子之进路在于通过“小大之辩”,进而超越“小大之辩”,进入逍遥之境。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对墨子“兼相爱”与“交相利”思想的讨论 ,阐明墨子在社会大动荡时期 ,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言人 ,有对社会稳定的企盼 (兼爱 )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欲望 (贵利 )的双重要求。“相爱”不过是“相利”的手段 ,“兼相爱”的实质是“交相利” ,所以其兼爱的精神境界并非是很高尚的  相似文献   
49.
当代审美文化的主体悖论和主体变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竟生之美的基础上,以此为扫描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工具,提出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维度是竟生之美。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竟生之美因其内在的主体悖论使其历经了从红色崇高、悲剧丑和喜剧荒诞的美态发展过程。这种主体的变奏,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审美的客观反映。竟生之美是审美主体性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50.
黄宗羲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基本命题出发,提出了法乃“天下之法”,“一家之法”乃“非法之法”,变“一家之法”,行“天下之法”等具有近代民主因素的法治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研究这一思想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