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2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524篇
劳动科学   56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111篇
丛书文集   767篇
理论方法论   161篇
综合类   1388篇
社会学   124篇
统计学   51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全面揭示我国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地区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导入能够反映居民基本生存环境效应所得和公共福祉环境效用所得的有关统计指标测定省际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差距.实证结果显示,沿海12省(区、市)的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差距明显,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等生活在三大经济圈的城市居民享受了最高的幸福指数,这主要源于其经济所得较高;而沿海其他省份(如福建、广西等)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虽远低于三大经济圈,但这些省份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效用所得以及公共福祉环境效用所得较高,且人口密度适当,人均享有的公共资源较为充裕,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与三大经济圈居民之间幸福指数的差距.相对于经济所得的差距拉大效应,公共福祉环境和基本生存环境起到了缩减省际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2.
傅晨 《学术研究》2008,(4):88-93
城市化的本质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转换,农民分享城市化的成果是城市化的本质要求.以此判断并对广东城市化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最大的问题是城乡非均衡发展,城乡差距扩大.必须转换城市化发展现,走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战略,让农民分享城市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3.
就业稳定性与工资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就业稳定性与职工工资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形式.文章的基本结论是,稳定就业与非稳定就业人群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在扩大,并且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歧视性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在不同收入组中,就业稳定性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收入差距中,就业稳定性所起的作用更大,而在高收入人群中这种差异则并不重要.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不同收入组人群中,由于就业稳定性差异所造成的歧视性原因对工资收入差距的解释份额变动特征.  相似文献   
134.
东、西部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有自然地理因素,也有社会政治因素,后者主要指国 家发展战略的影响、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方面的不同和人员素质等软环境的差异。中国实 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为了实现振兴农业、缓解基础产业、扶持战略产业的经济目标,也 是为了实现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政治目标,又是能够扩大我国经济与军事战略纵深 ,突破反华围堵,争取长期主动的战略部署。西部开发成功的关键是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 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行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借新经济之风,鼓西部开发之帆;走传统开发 之路,只能是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35.
《社会科学论坛》2001,(1):94-96
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蔡杨涛在《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中国城乡之间差距巨大,两类因素导致了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第一类是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各种干预,这导致劳动力和资本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第二类因素是政府实施的有利于城市的直接转移项目,如价格补贴。城乡之间差异的存在,不仅是社会和政治不稳定的潜在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造成经济效率损失。向城市倾斜的干预,其成本是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在部门间配置的无效率,且构成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阻碍。尽管有利于城市居民的政策在短期内是需要…  相似文献   
136.
晏群 《城市》2009,(3):37-41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和城镇规划部门落实新农村建设任务的重点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重城轻乡、城乡分离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致使广大农民未能同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给社会带来了不和谐的隐患。在二元结构体制下.城镇规划工作同样是城乡分治.城镇规划的重心始终放在城镇.很少顾及乡村.存在着严重的城镇偏向。目前.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基本具备了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如果再继续忽视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7.
李拓  李斌 《中国人口科学》2015,(2):73-83,127
文章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286个城市2002~2012年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运用空间计量及门限模型对中国跨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及相对收入水平是吸引外来人口的首要因素;人口的地理饱和度对人口流动有正向影响;以房价负担表征的人口的经济饱和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具有门限效应,2007年之前影响不显著,2007年之后则对人口流动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也是影响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8.
构建一个包含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和消费支出税的内生增长模型,采用我国2002-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的税率结构、经济增长以及城乡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的劳动收入税不利于经济增长且拉大城乡差距;资本收入税不利于经济增长但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差距;消费支出税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利于城乡差距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9.
世界城市的崛起动力是创新,崛起的时代背景是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目前,北京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世界城市,但是由于与东京、伦敦和纽约这三个当今公认的世界城市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文章就以此进行对比分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0.
区域协同发展成为区域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以缩小和消除辖区间的经济和社会差距、实现区域内辖区间的经济协同和社会协同为发展目标。区域协同发展中,为了合理调节辖区间的利益关系、消除行政区域的负面影响、履行区域的政府职能,从而打破区域分割,形成区域统一市场,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全方位的空间“一体化”常态,需要各辖区间建立以税收、财政支出、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地方财政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