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07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118篇
管理学   1723篇
劳动科学   235篇
民族学   325篇
人才学   420篇
人口学   1170篇
丛书文集   5945篇
理论方法论   1701篇
综合类   11549篇
社会学   4224篇
统计学   364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537篇
  2020年   505篇
  2019年   502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547篇
  2015年   774篇
  2014年   2208篇
  2013年   1712篇
  2012年   1792篇
  2011年   1941篇
  2010年   1946篇
  2009年   1937篇
  2008年   2187篇
  2007年   1627篇
  2006年   1435篇
  2005年   1196篇
  2004年   1160篇
  2003年   1012篇
  2002年   1001篇
  2001年   775篇
  2000年   519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初中寄养子女寄养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问题假设(一)问题假设———寄养的原因与家庭贫困相关 ,家庭越贫困 ,子女寄养的可能性越大。———寄养时间越长 ,对寄养子女的负面影响越大。———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宝贝 ,不大可能被寄养。———由于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男孩与女孩相比 ,不大可能被寄养。———由于角色的不明确 ,寄养子女在寄养家庭中的负面感受可能会很强烈。———寄养子女对寄养的感受会影响他们对自己以后是否将子女寄养的行为倾向。在寄养中负面感受较多的人 ,不倾向于对自己的子女同样寄养。(二)概念的操作化在一般法学辞典里面 ,寄养常常被定义为…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无可厚非。青年男女,互被对方的人品、才识所吸引,共同的理想、兴趣和爱好奠定爱的基石,爱的火花在两人长期的交往和了解中进发,由友情发展为爱情,最后结为秦晋之好。应当说,这是当代婚姻的主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出现错爱的现象,受害最深、最为痴情的,可能要算青春焕发、楚楚动人的“美少女”了。社会上曾有这样的说法,女人一爱,就犯傻。  相似文献   
3.
4.
5.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能把客观的道德需要 ,转化成一种稳定的内部驱动力 ,促使人们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中小学的历史教学可以促使青少年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评判而产生一种内心体验 ,激发起历史责任感和道德追求 ,这是我们今天青少年德育中大有开发潜力的重要资源。一、历史教育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地位由于多种经济成分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并存 ,决定了社会伦理关系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道德追求的多样性 ,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少数学生中存在着三无状态 :人生无目标 ;生活无所谓 ;学…  相似文献   
6.
7.
8.
作为一种新的婚姻家庭模式,夫妻双方平日各自奔忙,只有周末才团聚的“走婚”现象极大冲击了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由此引发众多疑问和困惑。本文试从家庭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当代“走婚”现象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固有缺陷,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较乐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忏悔     
陈强 《老年人》2004,(12):25-25
接到父亲生病的电话,我心急如焚地登上了飞机,恨不得马上飞到父亲的土炕边。我的老家在渤海湾边的一个小渔村。母亲去世早,父亲既当爹又当妈,把我们姐弟仨人拉扯大,又把我们一一送进了大学。我读大三的那年暑假,小姑妈从城里来看我的父亲,感叹地对我说:“你爸这一辈子,先是南征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从农民转变为市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很长时期内,这些人只能被冠之为“准市民”。现在,很多地方只注重经济等“硬件”的发展而忽视一些配套的“软件”建设,这使得“准市民”的道德状况呈现一种二难困境:他们既带有农民的色彩又在艰难地适应市民的道德准则。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的特殊道德状态”,如,知行脱节,道德失范,道德评价不公正,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准市民”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