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55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1718篇
劳动科学   223篇
民族学   314篇
人才学   370篇
人口学   1156篇
丛书文集   5868篇
理论方法论   1677篇
综合类   11493篇
社会学   4192篇
统计学   363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774篇
  2014年   2208篇
  2013年   1712篇
  2012年   1792篇
  2011年   1936篇
  2010年   1938篇
  2009年   1910篇
  2008年   2189篇
  2007年   1627篇
  2006年   1430篇
  2005年   1196篇
  2004年   1161篇
  2003年   1012篇
  2002年   1001篇
  2001年   775篇
  2000年   519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高希中 《兰州学刊》2007,(4):171-175
20世纪50年代后,尽管有些学者主张道德标准,但其实际地位却与阶级标准和历史作用标准不可同日而语.<春秋>史观所倡导的道德标准,不仅仅在于善恶褒贬,而且蕴涵一种中国特有的历史意识、一种著史理念、一种具有终极意义的信念.因而,中国史学的道德标准具有了特殊功能,即对权势人物具有震慑作用;具有追罚和补偿功能,维护正义与公正;把中华民族塑造成一个善于记忆的民族;使得那些在现世中绝望的人们怀有最后的希望.  相似文献   
942.
韦伯经济伦理与中国传统道德的理性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再见 《齐鲁学刊》2003,3(4):29-33
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理性精神 ,其实质是一种理性的功利主义。正是新教的理性经济伦理塑造了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 ,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道德存在诸多方面的理性缺失 ,更缺少系统的理性经济伦理思想 ,因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理性化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大力弘扬理性精神 ,建立理性的经济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943.
一、法律实证主义的分裂--基于"分离命题"的讨论 "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之所以成为理论法学争论最激烈、同时又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之一,原因就在于法律与道德都为人们的行动提供规范性,即如果某种行动是由某一标准引致而来的,而与行为人自身的欲望和倾向无关,那么这种行动就是所谓的"规范性"行动.  相似文献   
944.
刘仁坤  刘兴华 《北方论丛》2006,9(3):107-112
孙中山站在时代高度,以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历史借鉴,从我国国情与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改善和塑造我国国民素质的理性思考和深邃见解,确切地反映出革命先行者的战略眼光和开阔视野。其所具有的认识价值及其实践意义,直到今天仍闪烁出诱人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945.
道德史上的精神断裂可以表述为:从"超验伦理的世界构造"到"伦理经验的现代性谋划"。尼采的谱系学审查揭示了这一断裂。超验伦理用神的世界压制并反对人的世界,立足于宗教形而上学对世俗道德的敌视。伦理经验的现代性谋划在生活史层面,通过异乡人的生存悖论和身体转向的伦理经验,表现为以欲望的伦理、个体化的道德、物化的文明为基本标识的形态架构。在伦理从超验构造到经验谋划的形态转变过程中,无根基的异乡人如何面对四面受敌的道德?一种道德辩证法基础上的"伦理的和解",是伦理经验的现代性谋划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946.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引申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两个概念,“经济人”与“道德人”反映了人的不同方面的需求,两者并不是统一的,更不是和谐的,而是对立的和谐。“经济人”是利己主义,“道德人”是利他主义,而我们强调两者的结合是建立在两者的冲突的基础上,“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依赖于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种和谐思想对市场经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需要不断强调人作为“道德人”的一面,否则市场经济体系将无法建立,同时要促进两者之间的结合,达到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和谐,进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947.
赵毅  徐国栋 《学术界》2013,(4):96-104,286
新人文主义家庭法哲学与新人文主义民法哲学一脉相承,在理论准备上,通过"家庭关系主体不平等说"、"权利能力不平等论"和"民法公私法混合说",消解了"平等原则为民法基本原则"观,造成现行民法体系坍塌;在理论追求上,主张在承认其公法性的前提下实现家庭法对民法的回归,反对家庭关系的私人化,强调国家对家庭关系的介入,以达致对弱者权益之最大保护。新人文主义家庭法哲学基于对传统观念与制度之"解构"容易招致误解,但她自身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正义"。  相似文献   
948.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现代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玲 《东岳论丛》2003,24(4):109-111
作为儒家文化在家庭层面的阐扬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独特且重要的纽带作用 ;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为当今中国崭新的精神文明以及社会道德秩序的创建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而借助其独特的形式又能够取得极佳的文化传承与布散效果。但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亟待现代创新 ,这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 ,也是文化与经济社会互动共进规律使然 ,还是全球化时代打造强大的国家现代文化力的必然结果 ;取向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家庭文化体系 ,应当从家庭思想、家庭道德规范、家庭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开放型家庭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进行现代创新  相似文献   
949.
劳动是人格主体的自由、自主和自觉的创造性活动.马克思通过劳动道德价值论实现了价值哲学与经济哲学的统一,实现了唯物史观与价值观、社会历史与人的价值、现实之人与主体之人的统一.马克思从"谋生性劳动"中发现人的异化、剥削、不平等和奴役等价值形态,从"自主性劳动"中发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等价值形态.马克思的劳动道德价值论,是生命主义与人格主义的统一.其蕴涵的价值旨趣是社会公平与正义.人类的一切解放最终是历史的解放,而历史的解放又是通过人的劳动来实现,劳动解放成为衡量人类文明的一种客观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950.
“以病人为中心”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管理道德和医患关系道德的核心话语,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在医患关系道德建设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一是要“以病人为中心”,这是医患关系道德“以人为本”的核心,二是要“以医务人员为主体”,这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关键,而且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指导医患关系道德建设。“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