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戒子通录》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家训总集,摘引资料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教育价值,得到了后人高度评价。其在内容编排、内容节选、小注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但是由于现存《戒子通录》为辑佚本,也存在着内容编排凌乱、小注记载错误、节选内容错乱、字词改动较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2.
儒家思想居于古代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成为深入人心的固定观念,与其自身的平民色彩和家训文化在家庭中的阐扬有直接的关系。儒家思想通过家训文化在民间的渗透,对家庭成员的人格塑造和为传统社会的思想控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典型模式。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3.
家训是古代的一种家庭伦理教科书 ,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古代家训中以德为“本”、以德为“富”、以德为“要”的家庭德育定位 ,以及倡导早期德育 ,强调道德化育的家庭德育思想 ,对于当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德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4.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现代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玲 《东岳论丛》2003,24(4):109-111
作为儒家文化在家庭层面的阐扬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独特且重要的纽带作用 ;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为当今中国崭新的精神文明以及社会道德秩序的创建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而借助其独特的形式又能够取得极佳的文化传承与布散效果。但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亟待现代创新 ,这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 ,也是文化与经济社会互动共进规律使然 ,还是全球化时代打造强大的国家现代文化力的必然结果 ;取向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家庭文化体系 ,应当从家庭思想、家庭道德规范、家庭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开放型家庭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进行现代创新  相似文献   
25.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对古人的修身、齐家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对今人的教育、成长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一起聆听古人那些经久不衰的家训,收获更多成长。  相似文献   
26.
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延斌 《齐鲁学刊》2003,(1):115-120
在中国传统家训发展史上 ,明清两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主要表现为 :封建社会转衰而家训发展呈现空前繁荣 ,并在清代前期达到鼎盛 清代后期 ,虽然传统家训走向衰落 ,但其中又交织着局部的开新、变革。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性教育的出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27.
德育思想是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人们论及中国传统文化常将之概括为道德型文化或以道德为核心的文化,这应当是很中肯的。作为道德文化儒化的主导途径是德育,所以传统文化对德育的影响很大。本文将从儒家文化、家训文化、这两个方面来简述传统文化对我国德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雷立成 《船山学刊》2001,(4):101-104
在“家”即“小国”,“国”即“大家”的思维支配下,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传统家训是一种以儒家精神为主导,以家庭宗法制为社会基础的承传性家庭教育媒介。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家庭、家政、修身、勤勉、伦理等切入点,教育青年人如何成才,其中特别注重青年人的品德教育。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弘扬其精华,对于我们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不久前的的某个周末,三五知己邀我聚会畅饮,忽闻手机短信铃声。我随手翻开一看,却是“夫妻可恩爱?孩子可好?”,细看那号码,不熟,想必是一久不联系的故友。于是出于礼貌,匆促回复如下:“一切安好!诚祝您和您夫人及孩子全家幸福!”事毕后与好友再饮。  相似文献   
30.
超越有限——中国传统家训的死亡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作为一种表现人的理性的文化,在对死亡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死亡观。表现为两种“生也不为娱,亡也不为威’和“未能知生,安能知死”的死亡态度,提供了两条超越有限的途径:一是以族类的绵存来超越个体生命的死亡,二是以追求高于生命的终极价值来超越个体生命的死亡,从而追寻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