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51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以“有用性”标准衡量一切事物,宣扬了一种功利思想下的个人追寻。这种以实用为标准、以个人为中心的奋斗历程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的精神。富兰克林的实用主义精神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它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32.
胡适从 2 0岁赴美读书开始写《留学日记》 ,到 4 0岁在上海开笔写《四十自述》 ,最后到了晚年在纽约作《口述自传》 ,为世人提供了形式各异、写法不同的多种自传样本。把它们综合起来看 ,胡适讲起家庭身世 ,便会娓娓而谈、如诗似画 ;谈到幼年和少年时代 ,也愿直述事实 ;而一谈到学成归来 ,入世做事 ,他的考据癖、学究气便发作起来 ,人事、情感、经历都湮没下去 ,单剩了干巴巴的几条筋。但由于胡适在中国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 ,他的自传自然便也有了特殊价值 ,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33.
海明威做人和写作的风格都十分鲜明,其人生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和传奇性,但是也具有两面性和矛盾性。作为男人的海 明威,同情父亲,讨厌母亲,为了彰显阳刚气质,他热爱打猎和激烈运动,也参加过战争,但母亲的影响却始终无法摆脱;作为作 家的海明威,是美国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创造了记者文风和冰山理论,并于1954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 奖,但他不断超越自己的创作历程却是痛苦的;作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海明威,他注重从印第安人与非洲黑人的原始文化中吸取 养料,有着无畏的硬汉精神,但却最终选择了自杀。  相似文献   
234.
先秦至魏晋是中国自传文学传统的形成期,正是这一阶段自传文学的发生发展,才将自传塑造成为文人自我对于个体命运和文化选择的言说方式、集体无意识的时代氛围和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三者交相辉映,融汇文人自我呈现、历史史实和民族思维方式的复合型文本。自传本身作为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描述的特质与传主特异的人生经历相黏合,加之自传书写目的的不一而足,形成了自传摇曳多姿、魅力无穷的文化景观。将中国自传文学的发展放置于先秦至魏晋这一阶段来考察,尤其能深刻地探知中国自传文学传统的形成,文人自我呈现方式的流变,从而看到中国自传文学的原初形态和渐进式的发展脉络,及日后蔚为大观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235.
与晚清社会联系密切的留学生主要包括以容闳与严复为代表的留美幼童和留欧的海军生。清政府对留学生既想利用其一技之长,又恐惧其新思想冲击封建专制的矛盾心态和实用主义的用人方针,决定了留学生的"被边缘化";留学生既想挤进官场发挥作用,又厌恶和难以适应清朝的官僚体系,由此决定了其与晚清政府的错位。导致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晚清社会没有凝练出适合留学生及其精英文化生存发展的良好气场。  相似文献   
236.
《异乡记》中,张爱玲以"文化他者"身份进入异域视域,以上海人视角、文学审美视角记录她对异乡风景的感知,发现了局内人无视或无法感知的"真正的风景"。"他者"心态贯穿张氏的整个创作,也是她给自己设定的一种文学定位。作品渲染都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的互相对峙,言说主体的孤独、酸楚,同时也显现出对中国人人性和内地农村的思考。《异乡记...  相似文献   
237.
《新少年》2011,(1):34-37
岛田洋七,日本喜剧泰斗、作家,本名德永昭广,因师从漫才(相声)大师岛田洋之助而改名岛田洋七。《佐贺的超级阿嬷(mó)》是作者一部自传性作品,根据自己童年、少年时代与阿嬷(外婆)相依为命的故事写成。  相似文献   
238.
杨子江 《学术研究》2001,(4):134-137
自序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文体,兼有史学性与文学性,它是作家在自己著作的序文中,以自我叙述的形式,在记叙创作动机、创作过程的同时,涉及作家身世的一种文体.从自序到自传是中国古代文体发展的一种倾向.自序式的自传由于强烈的个人色彩而容易导向文学性,使之产生一种理想主义的形象,故易于出现虚构、虚拟的成分,出现自我调侃的谐趣之文,呈现出从史传纪实性走向文学虚拟性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39.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者,是为中国近代化而奋斗毕生的先驱者.他在80多年的忧患生涯里,一直密切关心并积极参加许多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容闳虽出生并成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他自幼就接受西方教育,受西方文化熏陶,他的政治人格并不同于传统的政治人格,较少依附性,较多独立、民主、自由、为人民争取权利的取向.其政治人格最突出的是:融合近代精神的爱国情感、积极的革命意识、民主的价值取向.这些特征已明显带有现代性,具有公民政治文化的色彩.分析容闳的政治人格可以为当代中国的公民文化建构和政治人格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40.
容闳几乎是一位和中国近代社会前进步伐相始终的爱国人士。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中赴美留学,寻求救国良方。1854年返回祖国后,致力于改造中国的进步事业。支持太平天国革命,参与洋务运动,经过18年努力促成了第一批留美幼童的派遣。后又投入维新变法运动。晚年则渐渐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全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本文在探讨容闳转向革命的过程和原因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容闳为辛亥革命鞠躬尽瘁的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