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8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88篇 |
人才学 | 26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535篇 |
理论方法论 | 71篇 |
综合类 | 2080篇 |
社会学 | 126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62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182篇 |
2011年 | 215篇 |
2010年 | 204篇 |
2009年 | 212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189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李玉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69-173
历史上赤峰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域,人口构成十分复杂。因此,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赤峰话实际上是山东、河北、山西以及东北方言和蒙古语相互混杂而产生的一种方言。目前的很多著作中将赤峰话与附近的朝阳市方言归为一个方言片,称为"朝峰"方言片。除此之外,并没有对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朝赤方言片与周围其它地域方言的不同进行细致的探究。本文借助大量的田野调查结果、历史文献以及地方志材料,对山东方言和赤峰方言的词汇、语法系统进行比较,对两地方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山东方言和赤峰方言的关系以及赤峰方言的形成等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2.
何越鸿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5):54-57,81
在湖北利川方言中,“哈”是一个很重要的语气词。语气词“哈”由来已久,至今仍普遍使用,生命力很强,在各年龄段的利川人的日常交际中出现频率很高。语气词“哈”在利川方言口语交际中的存在形式多样,位置灵活,功用各异。在利川方言中,语气词“哈”具有多方面的语用功能:用于疑问句句末,以寻求确认或推进交流;用于祈使句末,以形成合作商榷的氛围;用于陈述句句末,以重复或核对信息;用于句中或小句末,以提示注意或停顿。等等。此外,语气词“哈”在使用中还有几种特殊情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3.
肖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4):13-17
宁波腔普通话是指宁波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掺杂了宁波话成分的地方普通话。具有如下特点:舌尖前声母和舌尖后声母不分,r声母读不准,把清声母错发成浊声母;eng、en混淆,ing、in相混,卷舌元音与儿化读音不准确,“啊”的变读存在缺陷,介音u掌握欠佳,鼻音韵尾丢失,复元音误读成单元音;舒声调值和入声调受宁波方言影响。 相似文献
84.
王红霞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2):69-75
山西中阳方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以及语气词等都有变读53调现象,以名词居多.这种变调不同于语流中的连读变调,更像是一种小称变调的残存,只不过小称意义因磨损和泛化已经不太明显.变调以阳平字为主,但其他调类的字也有变调现象. 相似文献
85.
86.
87.
杨增武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2):115-118
山阴方言的多音字中,有的音读为舒声,其余的音读为入声,形成舒入两读。文章举出57例,并列出读音、意义及用法。 相似文献
88.
彭嬿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5):144-146
根据新疆汉语方言和青海汉语方言等在语气词"sa"字使用上的方言和区域特征,认为"sa"字是阿尔泰语言成分随迁徙的人群扩散到其它区域,再与不同的语言接触后产生的语言成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
山西临县方言名词重叠式的构词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平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临县方言名词重叠格式比汉语普通话更为丰富,有AA、ABB、AAB、AABB等格式,各式中又有若干小类,各类中的用例也很丰富。本文通过对临县方言名词重叠式构词特点的发掘,显示了晋语在这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
“四川方言”应当改称为“巴蜀方言”。“巴蜀方言”这一称谓既反应了古巴方言和古蜀方言的历史承传性,又反应了巴、蜀两地传统地缘、人文关系。巴蜀方言重庆话是重庆直辖市的代表方言,其语音特点非常鲜明。本文以重庆城区话为对象,考察重庆话主要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