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6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9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48篇
理论方法论   83篇
综合类   1466篇
社会学   117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81.
国家工作人员接受他人委托,利用工作的机会为他人购买商品或者代为处理特定事务时,截留、侵吞他人财物的,应当如何定性,在实践中存在争议,导致司法机关在处理类似案件时结论截然不同,不利于法制的统一。正确的观点应当是由于行为人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也没有侵犯公共财物所有权,所以只能构成侵占罪而非贪污罪,当然更没有成立受贿罪和诈骗罪的可能。对于侵占罪中非法占为己有和拒不退还之间的关系,需要合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2.
魏韶华 《东方论坛》2006,14(6):43-48
作为一位有着明确文化意识的小说家,老舍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小说类型文化寓意小说。所谓“文化寓意小说”,是指以小说的形式明确传达某种文化思想的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大都带有某种明确或较明确的文化指代性,甚至有的人物就是某种文化的代表和符号。这类小说寄寓着老舍对新国民人格的理想,这一人格的核心是办事认真、国家意识和独立精神等。  相似文献   
83.
论中国哲学中的"器物"与"道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日常所见的"器物"与"道理"作诠释,认为中国哲学中说的"器物"与"道理"是统一的,即道在器中、理寓物内.因为这样,所以哲学家们可以以器喻道、藉物明理;反过来也可以制器证道、设物明理.而之所以能这样,在于古代哲学家有着万物一体、物我同道的思想,诸如这些,都表现出与西方哲学所不一样的特征,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4.
张渊 《中国民族博览》2020,(2):163-164,167
今敏作为日本平成时代享誉国际的动画大师,其作品对于社会及人性思辨程度之深,使动画的文学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一窥日本民族文化和思想打开了一扇窗户。本文通过自然、宗教、民族性格三个方面,对今敏动画中所呈现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进行简要解读,并探索时代浪潮下日本民族文化及思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85.
谈笑 《现代妇女》2014,(6):175-175
网络虚拟财产是现实财产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我国的立法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各学说百家争鸣。我国理论界主要存在物权说,即网络用户对虚拟财产享有物权。知识产权说,虚拟财产是用户的智力成果。债权说,网络用户对虚拟财产的权利来源于与营运商签订的服务合同。  相似文献   
86.
胡伟  王迪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79-88,158
波当斯基和泰弗诺的《论正当性:价值的经济》是一本关于"正义/正当性"的社会学理论著作,对其后的法国新社会学和西方当代社会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这项研究与政治哲学、传统社会学的关系来理解其理论渊源,重点介绍其六个"城邦"的理论模型、现实中运用的四种策略,并从范式、方法论、分析路径三方面归纳其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87.
马克思指出"物的依赖性"社会形式一方面造成人们之间的全面依赖,另一方面引起社会关系的普遍物化。消费主义的本质是物质主义,其产生和发展深植于"物的依赖性"社会之中,是人类在"物的依赖性"时代所遇到的生存困境,扬弃"物的依赖性",实现"以人为本"是超越消费主义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8.
陆机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将"感物"理论引入到文学创作论中。"感物"说以《易经》的阴阳之学为哲学思想基础,并在《礼记.乐记》中以探讨音乐的产生方式被正式提出,随后文人学者在文学创作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广泛应用。陆机继承并发展前人经验,明确提出"感物"理论,并作了详尽阐发,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重大创举。  相似文献   
89.
《大学》中的格物概念尽管与古代宗教中"德能致物"的说法有其历史渊源关系,却也有重要差异,它已经不是古代宗教中的思想而属于战国时期的认识论的领域。本文从先秦认识论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思想史上众说纷纭的格物概念,并依次分析了格物概念中所包含的接物、感通和度量等不同义项。  相似文献   
90.
道与文道关系历来都是散文学的核心命题,道的变化引起文道关系的变化,文道关系的变化带来散文学的变化.苏轼之所以能在韩愈、欧阳修之后另立高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对韩、欧之道有了新的发展,赋予了道以新的内涵.苏轼之道不再是纯粹的儒道,也不是儒佛道的简单叠加,而是应物、观物、寓物、游物之道或者简称为应物之道.应物之道意谓道在万物之中,人需要寓物方能体道,人在物中,但又不能有物,也不为物所有.这是一种多元的道,也是一种自我的道,快乐的道.明白了苏轼的道,也就基本明白了苏轼的散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