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3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6篇
人才学   3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18篇
理论方法论   259篇
综合类   3849篇
社会学   20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宋代以前,中国诗歌关于地震的书写很少。宋代出现了多首专门吟咏地震灾害和以地震命名的诗作,从群体和个体感受的角度描写了遭受地震灾害的民生疾苦,既继承了《诗经》援灾议政的传统,又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顽强无畏的精神,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显著开拓,标志着地震作为独立的题材在中国诗歌史上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92.
朱湘在中国文坛较早发出了"纯诗"的创作呼声,他耗尽毕生心血探索并实践基于"诗的真理"和"美"的本质与形式的诗学理想。朱湘的诗文在音节的考量、想象的摄入、构思的完备三个方面进行独特的实验,结合中西"纯诗"诗学的观照视野,在精致的音韵组合中迸发和谐悦耳的乐感,传递鲜明的旋律;在真实的经历中彰显想象的魅力,唤起审美的愉悦;在冷静构思中思辨人生的奥秘,统筹新诗的风格,从而营建起一个色彩斑斓的"纯诗"世界。尽管诗人的自杀看似"纯诗"世界灰暗的完结,但从反向诠释出在孤独苦闷中坚守与酝酿的纯粹诗学空间。  相似文献   
93.
常州古运河孕育了常州城市文明,当下常州古运河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文生态失衡。常州古运河与英国泰晤士河在见证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相似性。英国诗人斯宾塞、华兹华斯、艾略特等书写泰晤士河的经典诗篇"以诗证地",具有给城市赋能的文学功能。英国文学中有关泰晤士河岸的书写对常州古运河景观文化开发的启示是:要重视发掘与古运河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将其经典化,重视新时代运河诗歌创作与传播,让运河与城市在诗篇中获得永生。  相似文献   
94.
王梵志的诗体现出了奥斯卡·王尔德眼中的生活悲剧——毫无美感的,甚至是丑陋、鄙俗的人事。爱情永恒是人类的强烈愿望,人的这个本质力量幻灭在了他的诗中。王梵志用"消长"来解释个人乃至全人类的命运悲剧,相比古希腊人停留于命运表面上的悲感来说又进了一步。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下社会环境之恶劣、王梵志及其他劳苦大众的遭遇之悲惨、压迫剥削与亲情异化之触目惊心,这些悲剧作家和理论家所认为的社会悲剧也都体现在了他的诗中。现实的污秽和矛盾搅乱了他的三观,造成了他精神上的悲剧,以至于极力呐喊"死亡艺术"来唾弃这个世界,来做些微弱的反抗。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神韵诗以"清远"为尚,明白"清"与"远"的具体含义是真正理解神韵诗的先决条件。本文即对神韵诗"远"这一特征进行解析,从它的文学表现形式和对诗人的内在要求两个方面着笔,打通"作者——作品——读者——作者"的三角回环,加深对神韵诗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9.
把新的文化语境、诗歌美学与人生体验灌注于海洋中,用直觉去抓取形象,通过崭新的意象来说话,构成了汤养宗海洋诗的内在文化视野。汤养宗的现代口语写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日常口语,而是经过精心打磨,使其诗歌在新的生长点上获得有效的自身秩序,并通过与身体细节的诗学交换,形成一种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诗歌语言。通过独特的审美眼光与心灵表现力,他把日常生活中那些毫无诗意的事物创造性地转化为一种复杂叙述的文本呈现,从而敞开了诗歌写作的文本可能。在其诗学想象力下,汤养宗突破二维时间的局限,在"身体""时间""现实事物"三者之间拓展文本的多维空间,实现从历史纵深性返回身体的第一现场写作,其创建的诗歌文本在客观与真实的基础上,获得了重新言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0.
段光安是对诗的创作规律有深切领悟的一位中年诗人,把强大的生命之火注入到丛生的意象之中,使意象成为诗人主观情思的对应物,这是段光安诗性思维的明显特征。丰富的生活积累,勤奋的艺术追求,对诗歌把握世界的方式的独特见解,感受着诗歌这一崇高的生命形式的呼唤,使他的眼前展开一道通向诗歌天国的云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