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鲁迅先生在《呐喊》和《彷徨》中,通过对以单四嫂、祥林嫂等多个“寡母”形象的塑造,充分揭露出旧社会中的“寡母”、甚至妇女、甚至整个“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但在小说中,他往往只是“提出了一些问题”,至于对于这些问题更深刻的剖析和改善的设想的工作,则是通过杂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寡母抚孤"文学现象背后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文学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即许许多多的作家都涉及到"寡母抚孤"这样一个文学主题,这一文学现象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包含着作家强烈的现代女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13.
彭体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2):49-51
焦氏是曹禺剧作<原野>中的人物形象,也许因为焦氏与焦大星是显然的母子关系,人们很少就此发表观点.事实上,本文认为这种关系并非如此简单,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这种母子关系的新诠释,认为焦氏形象是寡母与儿子关系框架内的特殊类型--错位型寡母.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里写了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赵姨娘四种类型的母亲形象。这四位母亲形象,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各种母亲类型的典型代表。王夫人是贵妇类型的母亲,薛姨妈属于寡母类型的母亲,邢夫人属于继母类型的母亲,而赵姨娘则属于被侮辱、被损害的身为妾妇的一类母亲形象。在封建社会中,由于"母以子贵"的观念的影响,所以这些母亲多把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使人间美好的亲情关系,被各种形式的利己思想所掩盖,这不能不说是封建社会中人性的一大悲哀。 相似文献
15.
16.
时下,孤寡老人经过黄昏恋再婚,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之事。有些孝顺的子女,为了让单身父母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也会积极促成父母的黄昏恋。可是,本文记叙的一对孤儿寡母,却因母亲为了成全儿子的婚事,违心答应儿子再嫁酿出悲剧。而产生悲剧的原因。竟然是由于儿子为了迎合恋爱对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寡母”形象贯穿了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女性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妇女问题便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重要议题,鲁迅先生就曾疾呼受封建压迫的女性是做了“无主名的牺牲”。“寡母”一般是妇女中较为弱势的群体,目前学界对“寡母”形象的研究较多,对“寡母”文学形象进行剖析不仅符合关注妇女问题的文化语境,还包含着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本文梳理了学界对国内“寡母”形象的研究,旨在通过文学世界关切“寡母”群体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