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93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171篇
管理学   1235篇
劳动科学   51篇
民族学   404篇
人才学   331篇
人口学   77篇
丛书文集   3382篇
理论方法论   676篇
综合类   7657篇
社会学   1242篇
统计学   297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68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486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650篇
  2014年   1237篇
  2013年   955篇
  2012年   1112篇
  2011年   1096篇
  2010年   963篇
  2009年   1026篇
  2008年   980篇
  2007年   718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544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刘军 《世界民族》2008,3(1):73-78
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指出:"由于人口多少是国家权力强弱的一个因素,由于一个国家的权力总是与他国的权力相关,争夺权力的各国之间的相对人口、尤其是人口增长的相对速度,便值得认真对待了."摩根索除了强调人口数量对一个国家权力的影响之外,还指出人口质量(民族性格、民族士气等)也是影响一个国家权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昆明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波澜起伏的风云史。它浓缩了中国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内容,反映了边地中心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值得回顾与总结,并且给予我们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3.
:西夏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形成了以趋利避害、左右逢源、灵活务实为主要特征的对外政策 ,表现出和平交往与兵戎相见的错综复杂性。西夏的对外政策既是西夏与诸政权间力量对比消长变化的产物 ,又提供了其自身发展壮大和与各强大势力巧妙周旋、长期并存的重要条件 ,同时也给当时北方民族关系和政治格局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4.
佛教传入中国是中外经济文化交往扩大、加深的结果,采取的是地缘渗透的方式。佛教融入古代中国社会,是因为佛教传入时的中国社会与佛教产生时的古印度社会具有相似性;是因为佛教弥补了儒教和道教的不足,三者实现了互补;是因为佛教主动进行调适,积极适应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条顿骑士团由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顶峰强盛转而急剧衰落的深层原因的分析,对其中所展现的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在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的存在在于它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国家利益不可能轻易与其价值观割裂开来,国家利益和对外政策的制定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意识形态从属于国家利益,构成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利益时,意识形态是目的,更是手段。过于注重意识形态无疑是本末倒置的。  相似文献   
36.
电视谈话节目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态,其追求的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在谈话现场,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大众传播的效果。谈话节目主持人理所当然要利用电视传播这一人际交流的优势,使主持人、采访对象、受众完成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让节目更具有亲和力,让受众更有参与意识。而要使采访活动取得这样的良好效果,就必须特别注重采访过程中的倾听这一基本环节。电视谈话节目通过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所以人际之间交谈中倾听的特点在谈话节目中出现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37.
38.
39.
刘博 《新疆社会科学》2022,(6):87-96+178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由于多维度互嵌关系与多面向复杂生态的存在,网络空间构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在理论层面,网络空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塑应当着眼于框架共享、心理共振、价值共创等维度,以夯实认知共同体基底、增进情感共同体引力、强化命运共同体观念为主要发力方向,贯通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实践层面,对应于“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应着力于共享文化符号与民族形象的精准嵌入、群体共鸣感与个体代入感的提升强化、表达有效性与沟通有效性的协同提升,实现网络空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持续生成与巩固。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