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6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34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50篇
人才学   6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908篇
理论方法论   329篇
综合类   2998篇
社会学   278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佛教从诞生之初,即面临着如何妥善处理宗教间的关系的问题.佛陀圆满地处理了种种复杂的关系,对今日的宗教对话仍有启发.本文试图以<维摩诘经>为中心探讨佛教(尤其大乘佛教)在宗教对话中表现出的两大特色:无诤与圆融,并进一步讨论佛教如何基于自身的理论特色在今日的全球宗教对话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文章认为实相(真理)是全体展现,世问存在的一切皆有其合理性,一种宗教只有既认识到自身和他者存在的合理性,才有可能趋近最高的善与实相.任何一种存在都既是作为终极意义上的全体,又是作为现实中的部分存在着,共同构成全体.同时,大乘空观可以理解为是对骄傲与固执,或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彻底的治疗.互即互入,这也是诸法平等,心、佛、众生平等的深义所在.这样一种理念--"不二"成为当代宗教对话的重要思想资源.最后,面对现代世俗社会的不舍理现象,如何塑造人生的意义、价值与生活目标,是各传统宗教、文化的主要课题.也正是在这一维度上,各宗教之间的对话才有可实质性的展开,乃至发展出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42.
单一的认识关系已无法涵盖新时代下日益复杂的师生关系,对此进行重构已势在必行,我们要摒弃知识授受的师生关系,确立平等对话的交往关系,实现师生间交往的畅通和对话的高质有效。  相似文献   
43.
政府治理范式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治理范式的区别会导致政府成本的差异。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治理范式显得僵化、迟钝,容易导致高成本、低效率。建构现代责任政府、创新政府治理范式、优化政府治理的成本结构,是中国降低政府成本,提升政府绩效的基本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4.
本文根据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阐述了初级阶段听力教学中日语训练的重要性,对听力教学中口语训练的一些方法做了说明,并对口语训练与口语课的异同也做了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45.
宗教社会学范式及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后,宗教社会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理论范式。新范式是理解美国宗教的框架,旧范式则来源于欧洲的宗教传统。新范式的内容包括理性选择理论、似真性理论和仪式理论。目前,新范式开始运用于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宗教研究,似乎要成为普世性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46.
全球化语境中的对话文化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永远朝向自我认同而存在的人的现实生活。由全球化凸现出来的文化冲突反映了人面对异质性存在而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表现在它们在当今人类文化格局中所处地位的不同上,即西方文化处于权力话语地位,而中国传统文化却岌岌可危。文化对话不仅是人类共建一种异中求“和”的世界文化新格局的正确途径,而且是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在当代,建立对话的文化学已刻不容缓。建立对话的文化学不仅是一种普遍的对话范式在文化理论中的确立,而且要求我们在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展开对权力话语的批判。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一个初等几何问题做了探讨,得到了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48.
法兰克福学派与接受美学是西方现代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美学派别,它们的相通之处是以否定为中心和基点,即通过艺术作品对接受者思想意识的否定来达到对现存社会秩序与价值体系的否定。不同之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美学是对接受者的大拒绝,散发出贵族主义的救世气息,对接受者尊重不够,而接受美学对否定则有所保留,一方面体现了在现存秩序面前的退守与妥协,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接受者趣味的相对认可与尊重。  相似文献   
49.
当今西方课程研究范式论析靳玉乐关键词课程,研究范式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G423所谓范式,系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范式不是理论,但它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在科学史专家库恩(Kuhn,T.)看...  相似文献   
50.
巴赫金从中世纪民间狂欢节入手抽象出具有对话性、双重性和超越性的“狂欢式”生活的特征,并进一步在文学分析中提 炼出“狂欢化”的概念。根据他的狂欢理论,游戏的儿童具有狂欢的品格,儿童游戏精神的缺失导源于人类狂欢精神的陨落。 狂欢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对话性的亲昵应当是师幼关系的应然状态;狂欢的超越性为理解儿童的“反常”行为提供了新视 角;狂欢主体的沉浸式参与启发了教师主体精神的回血路径;“狂欢式”生活的“生活游戏化”本质有助于我们理解“课程游戏 化”和“游戏课程化”两者的包容和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