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4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343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49篇
人才学   6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914篇
理论方法论   333篇
综合类   3014篇
社会学   279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基于可知论、不可知论以及话语游戏论这三个方面的认识论导向,公共行政研究将呈现出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和治理主义等三种理论范式选择,在范式转换的理论视角下,公共行政活动逐渐从以权力主导为标志的权威管制模式转换到以权利交互性使用为标志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82.
跨文化交际学滥觞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跨文化交际理论经过60-70年代局部、零散的研究以及80-90年代的拓展与整合,现已具备较高的系统性,出现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经典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首先针对的是最为根本、尖锐的文化差异问题,然后延伸到调整、能力、价值、身份与意义等方面。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范式一直主导着跨文化交际研究。最近,学者们开始对欧洲范式的偏见与缺憾进行反思,提出非洲中心观与亚洲中心观,范式问题已经被提上研究议程。本文以跨文化交际学核心议题的形成、扩展、深化和整合为线索,全面检视该学科理论研究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的得失。  相似文献   
883.
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都是现代性的产儿,因此自社会科学诞生的那天起,就欲图将自己打造成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但事实上人类行为的主观与能动性始终使其无法摆脱人文主义的纠缠,成为一门纯粹的实证科学。不仅某种流行的理论范式始终制约着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研究,在实证主义的探索之外,人文主义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也继续扮演着重要的方法论角色,而关于价值中立的无尽争议更是说明了这一原则的相对性。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探讨无意终结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但却意在为这种非此即彼的争议提供一种相互包容的视角。  相似文献   
884.
研究范式是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历来存在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种研究范式之争。既肯定思辨研究的意义,又肯定注重经验(事实)的客观性、普遍定律和演绎说明的价值,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种研究范式的融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包含的经验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性、独特的意义系统以及假设演绎和解释性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融合的客观依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要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融合,就必须根据具体研究情境,有选择性地实现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885.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性的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中国宏观经济适度的经济增长率、适度的可容忍通货膨胀率等量化问题引起政府宏观决策层的密切关注和很多学者的深入探讨。然而,经济增长率究竟多少为适度?为何在金融危机突袭的背景下2009年的目标是保8?其内在标准和范式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这一标准又是什么?如果不存在,学术界和政府决策层做出的判断背后所隐含的内在依据又是什么呢?判断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性的一般范式是否存在?此类问题涉及对我国政府决策层面短、中、长期经济增长适度性的内在机制的探析和考量。对其进行适度性一般范式分析,对完善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86.
王凯 《晋阳学刊》2011,(1):141-143
东西方的对话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成为可能,是亚洲和欧洲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中,语言问题始终是一个最重要的切人点。海德格尔在《面向存在问题》一文中,提及欧洲语言和东亚语言之间是一个可能展开对话的“双语领域”,但是问题并非简单,因为“这两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都无法从出发点开辟和创立这个领域。  相似文献   
887.
白居易的花木审美发展了传统的"比德"方式,影响了周敦颐的"中通外直"之说;重视"美刺兴比",寄寓政治批评、民本情怀;在花木审美中融入了人生感慨、友朋酬和;极大地拓展了审美范围,"发现"了白色花、紫色花、南国花、村野花,白莲、杜鹃等许多花卉经白居易而扬名.白居易的花木审美是在中唐的社会思想背景之下展开的,同时又具有范式效应,在中唐以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88.
杨勉  周慎 《阴山学刊》2011,(4):5-11
国际体系的转型正由量变转向质变。新兴大国成功替代旧霸权国的范式必须与时代的精神与物质本质相符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给中国提出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中国面临“被”负责任的境地,中国必须善于应对,变被动为主动。中国外交正处于从“和平”向“和谐”深化的新出发点,如果中国希望在21世纪的角逐中胜出,就必须跳出大国权力...  相似文献   
889.
公共空间作为人类公共活动的结晶,虽具备技术化圈定的物理空间属性,但更为本质地指向社会存在、伦常规范与美学符码等象征空间属性。公共空间的社会存在属性是由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催生,它凝聚了公共空间中不同社会主体及其生产关系,并在批判性阐释中实现社会公共空间的意义建构。公共空间的伦常规范属性是由私人想象与私人道德相互叠加而生,它挽结私人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而成公共伦理规范,并在规范性阐释中实现伦理公共空间的意义建构。公共空间的美学符码属性是由身体的感觉与心灵的外延交互而生,它调和私己性体验与共通性情感而成公共感知,并在调节性阐释中实现审美公共空间意义的建构。三类不同公共空间的生产与阐释,本质上是对人与人性不同面相的生产与阐释,其最终目的在于探索一种通向未来的“可能的人”与“可能的世界”。  相似文献   
890.
王作亮 《学术探索》2011,(5):137-140
人的主体性原则在实践中的极端运用,导致了工业时代的流行病一人与人、人与自然,甚至人与自我关系的“分离”;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走出“分离”的困惑,实现合作与交流,因此强调公平交往、追求共赢共生的“对话”理念已成为当代文明的主旋律;基于“对话”思想对于交往实践制约性的可能性忽视,“对话”理念盛行的同时,作为“对话”载体的“共同体”思想得以激活并在实践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