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9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34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50篇
人才学   6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909篇
理论方法论   329篇
综合类   2999篇
社会学   279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作为政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国际政治学发展至今呈现出一种跨学科、多学科的魅力。在国际政治宏观理论发展基本停滞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试图超越托马斯·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律"。从彼得·卡赞斯坦的折中主义到塞缪尔·巴尔金的现实建构主义,学界愈加肯定对于范式间融合的尝试。该文试图为一种范式间支线理论的融合找到一种可能性,通过比较第三类新古典现实主义和温和建构主义的内核、边界与研究议程,并借助既有研究,认为这种操作是可能并且可行的。该文提供一种可持续性的研究议程,后续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跨范式的理论融合尝试,这种研究既具有现实层面的意义,也具有理论层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912.
913.
《社科纵横》2019,(10):128-132
就德育观而言,对"主体-客体论"理论预设、"双主体论"理论预设和"互为主客体论"理论预设进行学术反思,使得具有"理解网络"、"视界融合"和"共生意识"性质的交互主体性德育观成为可欲的课程范式。在交互主体性德育观的视域下,经由"对话"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视界融合"、知识探究者角色定位及其体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合作学习者角色三种建构路径,亲历性课程范式得以确立。由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91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介时代到来,也推动了公共关系理论范式进行改变。本文将对新媒介下公共关系理论范式创新进行研究。研究的角度将会分为三个方面来进行,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分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15.
聚焦物与装置范式是伯格曼将技术人工物还原到具体生活情境之后创造的一组对立概念。这种对立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而且还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信息、文化信息与技术信息之间的对立。通过剖析伯格曼有关聚焦物与装置范式关系的思想,有助于理清伯格曼经验的现象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916.
《论风格》是“语言学转向”远古探索迈出最重要的一步,“语言学转向”对网状互文性文本的追求正是《论风格》的此岸性,“语言学转向”不过是仅仅斩断《论风格》自然主义的“上帝之手”.当科学享受着“语言学转向”带来的广阔前景和始料未及的大丰收而沾沾自喜自鸣得意之际,蓦然回首,希腊化时期的科学已为现代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917.
所谓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指的就是对学校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进行处理的工作,该工作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财务工作时保证高校经济秩序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随着高教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虽然有着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和会计操作范式过程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就高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操作范式进行分析,以期可以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规范其操作,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18.
919.
920.
智能时代向教育教学提出培养大批多样化创新人才的社会诉求,驱动了教学范式的变革。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来阐释教学范式的内涵与结构,并将教学范式纳入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梳理,发现教学范式经历了原始的现场教学向有组织的个别教学的转变,然后到班级教学,再到班级差异化教学的演进历程;教学观影响教学范式变革的方向,"因材施教"是不同时期教学范式一贯坚守的教育理念,技术虽是驱动教学范式变革的重要动力,但须通过教学范式的系统性、结构化重构才能实现范式的转换。智能时代的教学变革契合社会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利用智能技术驱动教学范式重构,推动大规模教育和人才个性化培养相融合,实现"因材施教"的回归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