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558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丁玲可以说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较为独特的存在,从初登文坛时对女性意识大胆叛逆的书写,到追逐革命潮流时对女性性别的刻意遮蔽,再到革命胜利后对女性意识的自觉放弃,这种意识和她的思想转变相互交织缠绕,时隐时现,意味深长。而潜隐于丁玲作品中独特的服饰话语,不失为梳理其笔下性别意识成长和蜕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2.
巴金的《家》以五四运动之后为创作背景,通过对人物命运细致的描写,为我们提交了一份控诉封建专制制度的血泪书。在小说中,鸣凤是一个身份卑微的丫鬟,她深受封建制度的迫害和压制,但她不愿沦为命运的傀儡,最终在湖水中结束了自己为人控制的一生;大家闺秀瑞钰出生于世家,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因其父亲迷信所谓的血光之灾将其赶出家门,身怀六甲的瑞钰最终难产而死;大户千金梅芬青年寡居,在孤独与悲哀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封建体制下的女性是悲哀的,她们没有自身人格,她们永远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家》正是把握了这一时期女性悲惨的命运,为我们展现了特定时期女性的凄惨,这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3.
在游览门券上欣赏中国古建筑,缘于一次与朋友对歇山顶和庑殿顶等级不同的争论,通过查看收藏的游览门券,得出北京太和殿是封建皇帝举行登基大典的地方,为重檐庑殿顶,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等级。从那时候起,我喜欢上了中国的古建筑,尤其是在门券上欣赏古建筑中流光溢彩的中国顶。  相似文献   
114.
1935年,她尚且在襁褓上嗷嗷待哺,母亲就改嫁去了台湾。此后,再未归来。那时,她刚满2岁。14年后,不满封建婚姻束缚的她,独自离家,去了灯火辉煌的大上海。25岁那年,她无意中结识了一位名叫张林的小伙儿,并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为了躲开家庭的重重阻挠,成全这一段来之不易的爱情,她和张林一同逃到青海,开了一家小小的电器维修部。  相似文献   
115.
116.
本文从社会、婚姻、家庭及夫妻生活等方面,探讨了潘金莲的所谓“淫”的起因,对潘金莲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提出了潘金莲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对深入认识和正确评价潘金莲这一形象,以及“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7.
完颜斜也,女真贵族,金世祖完颜劾里钵第五子,也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和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之同母弟弟.斜也一生追随其父兄活跃于抗辽的战场上,在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女真族民族解放事业和金朝社会的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是女真族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同时,作为辅政大臣,曾协助金太宗进行官制改革,加快了女真族封建化进程,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女真族政治家.  相似文献   
118.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不要只顾个人的一亩三分地,要多为大家着想点!”以指责对方的利己主义。何谓“一亩兰分地”呢?原来,在我国清朝时,住在深宫大院里的封建帝王,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便在中南海划出了一块地,每年在这里“演试亲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改用。这块地恰好是一亩兰分。  相似文献   
119.
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分期聚讼未决,原因之一是“封建”等核心术语概念有待厘清。本文建议,在给历史段落命名时,应“制名以指实”、“循旧以造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秦以下两千年命名“封建社会”,名实错位、形义脱节,亦与外来义相左,而称之“宗法地主专制社会”较为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120.
“封建”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而不是一种政体。“封建”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封建”既不是社会形态,也不是社会阶段。先秦时代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复合制的“封建”王国,政体是等级式贵族专制;从秦到清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的帝国,政体是皇帝独裁专制,而春秋战国就是完成这个变化的转型期。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并不是所谓的“封建地主经济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