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29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10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358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泛化“封建”观有悖马克思的封建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天瑜认为,将周秦之际至清中叶的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称之“封建社会”,曾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结论,并长期得以沿用;然而,认真研读马、恩论著,尤其是马克思晚年的民族学笔记,便会发现,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将秦汉至明清称“封建社会”的泛化封建观,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的。陈启云认为,传统中国究竟是属于“封建型”抑或是“大一统”、“专制”、“独裁”型,如果从“范畴理论”而言,这两者是绝不相容的;但从“历史事实”而言,这两者却常常是并存的——有时是先后轮转(如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并存(如西周、战国、秦汉、隋唐、辽金元)。张国刚认为,我们在看到历史的差异性和各自特色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同一性,所以,关于历史阶段划分,既可以用唯物史观的标准,把中国的中世纪叫做封建社会;也可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用上古、中古、近代来划分;还可以用时序如史前、族邦、皇权、共和等概念来划分历史阶段,使国内外学者能够在学术上做到沟通和理解。许苏民认为,冯天瑜提出的关于自秦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宗法地主专制社会”或“地主社会”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之统一的标准,自秦迄清中国社会性质实际上是皇权官僚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62.
从国家视角反思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社会经济的兴衰关键取决于国家是否能够在意识形态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提供有效率的产权激励。而在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演进历程中,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其政治统治的目的出发,扭曲社会意识形态,并通过制度创新不断侵蚀个人产权来攫取财富,最终在国家、产权、意识形态三者之间没有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导致封建社会经济的衰退。  相似文献   
63.
马克思反对封建制度政治暴政的精神自由论 ,萌发于 1 836年就读柏林大学时期 ,形成于 1 842~ 1 844年。当时柏林大学不仅学习气氛浓厚 ,而且在思想学术领域都处领先地位。如“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的对垒 ,就促进了思想运动的发展。在黑格尔去世之后 ,德国哲学界明显呈现出两种对立的派别 ,“青年黑格尔派”对专制统治深恶痛绝 ,他们渴望民主政治 ,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民主力量。而“老年黑格尔派”则拥护专制政权 ,支持普鲁士专制政府的专制统治。马克思成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中坚力量 ,更多地吸收了该派的民主思想成分 ,为他在 1 842~ 1 844年的反对封建制度政治暴政的精神自由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崔红 《理论界》2005,(1):84-84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阐了他成熟的革命功利主义思想:唯物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利主义,但是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利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抱着最自私最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义。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这是…  相似文献   
65.
鲁迅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齐鲁学刊》2005,(5):101-103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挖掘最深的作家。在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进行猛烈而全方位的抨击时,他非常注重在批判对象的思想与精神深处进行发掘。其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阐释的深刻性在于:不但惊醒了世人,而且昭示了后人,为后来者的探索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66.
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现代化过程 ,在世界范围内表现为异质的社会形态同质化的过程。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都受到专制主义的影响。通过从历史演进轨迹、政治制度和权力分配格局、治国方略、意识形态控制、经济基础、社会形态的发展趋向等六个方面对中西方封建专制主义历史形态相异点的比较 ,以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7.
冯天瑜 《江汉论坛》2005,1(11):77-82
以"反封建"作为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中心题旨,是陈独秀从日本"大正德谟克拉西"借来的一种法兰西式的激进主义表述.陈氏的"反封建"命题忽视了中、欧、日历史的巨大的差异,开泛化"封建"之先河.因此,有必要重新反思五四"反封建"的口号.  相似文献   
68.
姚礼明 《学术界》2007,(1):39-48
中国的"封建"与西欧的"feudalism"在各自母体的政治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实际上,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的"封建"与西欧的"feudalism"毫无瓜葛,都是各自独立产生和发展的,尽管中国的"封建"比西欧的"feudalism"早了两千多年.随着西学东渐和全球化的展开,这两股原本互不相干的潮流在最近的一百多年里却汇集起来,对中国最近的百年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上述状况进行了系统疏理,并在文末提出了翻译中的语义失落问题,或许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69.
罗姆莫罕·罗易不仅是印度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而且是宗教和社会改革的倡导者.他坚定地反对宗教蒙昧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为印度的复兴和民族的觉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印度近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论述了他的哲学、宗教与社会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70.
宋夏西北边缘分布着大量的蕃部族帐。北宋中后期,在汉地农业文明的影响下,这些蕃部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其封建土地占有制及租佃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