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80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492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欣 《船山学刊》2008,(4):97-99
本文以胡宏有关“封建”的论述为中心,具体考察其在不同时段、不同政局下的论述变化。其论述大致由肯定郡县制,只是修正郡县制在实行时的缺陷;再到在史论中隐约批评郡县制,意欲恢复封建;最终全面论述封建建制。认为封建是大法大本。其论述虽看似循序渐进,实为在具体时势下的权衡结果。  相似文献   
42.
会盟争霸是东周时期突出的社会现象,其兴盛与衰落是先秦共主政体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东周时期的会盟争霸活动随着共主政体的发展演变而呈现出"兴起——鼎盛——持续——衰落"的阶段性特征。东周时期的会盟争霸可分为五个时期。各个时期的会盟争霸活动既相沿承袭,又有变化发展,显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共主政治的发展、衰落演变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43.
<政治家>是柏拉图的政体思想从理想到现实、从人治到法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方面,政治家的人治作为理想但不可实现的政体形式而存在;另一方面,法治得到了承认,被认为是人所能及范围内最优的选择.进而,柏拉图依据法律的有无以及统治者人数的多少对现实政体进行了分类,并排出了从优到次的价值序列.柏拉图政体思想的这一转变不仅是其自身政体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而且对整个西方政体思想史的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44.
通过日、唐律令官人出身制度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古代日本的贡举(科举)实际上是作为荫位制的一种附属形式而存在,从这个侧面可以发现日、唐政体的异同,探究古代日本政治体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5.
在儒家政治理想--圣王之治或道德理想国--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悖论,即对道德理想国的寻求最终变成了非道德的道德专制.这一悖论直到黄宗羲时才大致显示出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为我们理解这一悖论提供了基础.从他的思想中,我们会知道,儒家圣王之治或道德理想国是建立在封建小国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在一个疆域很大的封建国家内建市圣王之治,那么得到的可能是暴君专制.秦统一以后的政治基本上和圣王之治无缘了.所以,黄宗羲呼吁回归封建状态,重建三代圣土之治.然而,国家疆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大,圣王之治的前景不容乐观.向圣王之治的回归也许是又一个循环的开始.  相似文献   
46.
近代武汉有着庞大的码头工人队伍,他们随着武汉交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对武汉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群体成员关系、成员间相互交往、群体意识和规范、成员间分工协作及群体成员一致行动的能力等方面为参照,梳理了近代武汉码头工人群体从形成、发展、壮大到衰落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47.
地理环境间接地决定着早期人类社会的政治体制。在社会存在的诸要素中,地理环境对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有着决定作用,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地理环境对政治上层建筑有间接的决定作用。中国的封建专制政体和古希腊的民主政体的形成和发展无不与地理环境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8.
李炳泉 《老年人》2009,(3):40-40
在常德津市、澧县一带的澧水边有一座山,名叫嘉山。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流传着孟姜女的美丽传说。 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后,为了巩固基业,欲修一座万里城墙。  相似文献   
49.
清末立宪在君权体系下接嵌西式民权制度,在政权形式上是一次具有结构性意义的转型尝试,其蓝图与模型主要是《明治宪法》及相应的法政理论。《明治宪法》以尊崇天皇为基底,由此产生天皇总揽统治权的“国体”与“立宪政体”的分立与纠缠,本质上是君权、民权紧张关系的表征。清季朝野各方根据明治立宪模式探索改制路径,因君权、民权立场的差异,持续引发中国的“国体”属性和“国体”“政体”关系的激烈争论,衍生出各种言人人殊但又交织互动的“国体”“政体”观念和主张。清廷试图模拟《明治宪法》,以主权在君的君主国体统摄立宪政体,立宪派则有意淡化君主国体的君权色彩。在汪精卫提出立宪以变“国体”为前提后,杨度甚至声称君主国体亦可由国会总揽统治权,与民主国体无异。清廷固守君权,与革命党、立宪派的民权诉求愈发冲突对立,改制困境日益凸显,预示了革命的必然。  相似文献   
50.
2015年4月13日,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弘道书院举办了一场以“治道与政体”为主题的致公论坛,这也是弘道书院今年着力推广的“儒学与政治学系列对话”的第一场。此次对话的四位嘉宾对于中、西政治思想研究各有专长。围绕这一主题,四位嘉宾各抒己见,交相驳难,就理解中国政治的传统视野和现代资源展开了一次中西之间的激烈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