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7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500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141篇
人才学   233篇
人口学   47篇
丛书文集   2027篇
理论方法论   366篇
综合类   4467篇
社会学   673篇
统计学   82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646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天气转凉,人体各组织也开始御寒性收缩,最易发生尿频。尿频与腰肾功能密切相关,肾精不足、腰肌乏力都会影响膀胱功能。下面介绍一招,常做可以固肾腰、防尿频。这是健身气功八段锦里的一式动作,具体方法为:1.自然站立,两臂向前、向上举起,掌心向前;2.屈肘,两掌心向下按到胸前;3.两  相似文献   
82.
爱生活、爱事业、爱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原动力.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用爱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去关爱眼前的每一名学生,才能获得学生对我们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相似文献   
83.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在新条件、新形势下突破自身的素质局限和角色定位,不断完善知识类型结构,大胆进行改革教育方式,使自身在教育改革中,能够走在前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黄聚强 《科学咨询》2008,(13):7-7,27
仁怀是国酒茅台产地,著名的中国酒都.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地域优势和传统优势,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酿酒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仁怀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特别是在"十五"期间,仁怀白酒产业主要是国酒茅台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的贡献率快速上升,白酒产业对仁怀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5.
郭威  应星 《求是学刊》2016,(1):96-103
以霍布斯为代表的现代自然法论者对古典自然法进行了革命性变革,将个体自然权利置于公共善之上。帕森斯认为,"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是将自利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政治强制来加以解决,从而避免了霍布斯式自然权利对社会的摧毁。哈奇森通过对人性的重新理解来对霍布斯加以反驳,并指出人性中的道德感使人自然地就具有社会本性,并能自然地将人类的普遍利益作为公共善置于个人自然权利之上,政治社会的建立是为了追求人类的普遍幸福。哈奇森关于道德感与自然权利的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苏格兰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6.
李猛 《社会》2016,36(6):78-96
对于《自然社会》关注的现代社会的规范性秩序问题,自然状态、自然法与建国契约是三个主要环节。对该书的批评也集中在这三个方面:自然状态与人性论,自然状态的道德性质,以及政治社会与规范秩序的奠基关系。自然状态学说通过自爱与社会性建立的自然社会性是理解现代社会道德关系的出发点。在考虑现代社会丰富和充实这一道德关系的努力之前,应当先理解人是如何成为一个孤独的陌生人的。从这一自爱的社会性出发,《自然社会》将霍布斯笔下的自然状态理解为道德空间乃至法权状态,但并不同意这一空间是具有内在道德尺度或客观道德科学基础的规范性秩序。作为现代国家规范性基础的道德尺度是与政治社会同步奠立的。  相似文献   
87.
以“生死一体”与“安之若命”两个截然相反的命题为出发点,探索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庄子在“无为而为”的自觉意识中将生命历程的个体体验塑造成一个中心圆的世界,生和死是起点和终点的重合,死生成为一体。安之若命是生命得以延续、实现生命之自然价值的无可奈何之举,其最终目的是突破生死而得“道”,超越自我达到无待,实现逍遥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88.
《青岛画报》2011,(3):38-39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余光中《沙田山居》"人如雨滴,少许扎根足下,大多流去远方。生活的幸福大多和选择有关,如果选择喧嚣,自然时时与喧嚣为伍;如果选择匆忙,势必常常被生活遗忘,人在群里,活在世界,心境的追求永远  相似文献   
89.
清明,去扫墓的路上,人多得不得了。朋友小赵说过:只要是个有孝心与爱心的人,都会给故去的父母亲人买一块墓地,买了墓地,自然年年都会来扫墓。清明前后这几天,天天送朋友去扫墓,你是我送的第三位了。人太多,路上堵车。静寂笼罩着一切。几乎每一个墓碑前,都有鲜花。有那么多的人,在那么多的墓碑前停留着,忙碌着,可是静寂仍然笼罩一切。整个山坡上,肃穆多于悲伤。清明,如果在乡下,还能看到更震撼的景象。那里的人不是为父母  相似文献   
90.
全球经济社会转型与马克思社会哲学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在劳动和资本分析基础上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自然关系-社会关系”双层冲突论,构成马克思社会哲学的完整模式。“西方”与“非西方”世界构成当今全球经济社会转型紧密联系的两面。仅从西方世界内部来看,其消费社会转型使“消费”、“社会关系”等上升为其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自然关系”等则相对退居其次,这导致其内部社会冲突的“去自然化”;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西方通过资本跨国流通把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的生产转移到非西方国家,则是将全球社会冲突“再自然化”的现实依据。“自然关系一社会关系”之间的冲突,构成当今全球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重构马克思社会哲学模式,具有极其重大的时代意义和本土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