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31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140篇
人才学   162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634篇
理论方法论   276篇
综合类   2569篇
社会学   1091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黄长怡 《今日南国》2007,(12):34-36
现象解析郑渊洁的童话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国内第一位打破说教面孔、站在儿童角度讲述故事的童话作家。在他的作品里,抨击学校教育,鼓励孩子发挥本色,自由创新,文风轻松活泼,想象力丰富。新颖的风格加上丰富的创作  相似文献   
242.
艺术需要解读么?钱钟书先生揶揄自己是“下蛋的鸡”,艺术家也就是那只“鸡”,作品是“蛋”,品尝和营养分析的事应该留给他人。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作为人类情感生活最高表现形式的艺术,其解读远不像营养分析那样简单。从既往的艺术史料文献中我们发现艺术品的解读往往附加了  相似文献   
243.
明代是牛女传说演变的重要时期.明初,出现了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牛女传说的短篇小说.明后期,由文人重述的牛女传说出现,产生了以此为题材的小说、戏曲作品.文人重述的牛女传说在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上有了变异,初步实现了文人创作同民间牛女故事的结合.  相似文献   
244.
乔治·爱略特后期小说《米德尔马契》通常被当代评论家们认为是其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英国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十九世纪的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拉蒂斯洛却是爱略特这部大作的败笔。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在于拉蒂斯洛  相似文献   
245.
萨特伦理叙事中的"审美距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萨特早期的自由主义伦理叙事中,他强调叙述者要与作品中的人物保持一定距离.这形成了他的"审美距离"理论.本文从"叙事距离"和"情感距离"两个方面分析这一理论:在叙事距离上,萨特指出叙述者要与作品人物保持稳定、一致的距离;在情感距离上,叙述者要对人物情感立场保持静观态度,采取一种不置可否的道德悬置立场.萨特的"审美距离"理论,对后来经典叙事学的研究有所启发.同时,对其作品中道德悬置之后的情感立场缺失,也有不少争论.  相似文献   
246.
冯晖 《云梦学刊》2008,29(2):118-121
人性是沈从文创作的起点和归宿.大体而言.从沈从文开始创作的1924年至1934年他重返湘西前的这十年间关于湘西的作品,都可归入"湘西人性"之列,以"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为核心.导致沈从文选择"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作为"湘西人性"内涵的深层原因有三:一是审美创造的"回忆"所致,二是"感觉的结构"所致,三是文化"模子"所致.  相似文献   
247.
新闻写作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必须具备真实性;同时,新闻写作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它又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性,这两方面是一个好的新闻作品应该兼具的要素。  相似文献   
248.
T.S.艾略特早期的部分诗歌和散文及信件中都有反犹指涉.其反犹倾向表现为他一方面对犹太人控制社会经济命脉的憎恨和忧虑,另一方面又把犹太人描绘为低劣龌龊的一族.究其根源,其反犹倾向即便不是出于主观意愿,也是其成长于其中的美国中西部和新英格兰反犹文化传统的集体无意识的自然投射.  相似文献   
249.
一、“国家不幸诗家幸”是中国历史特有现象 2007年8月15日屈超耘先生在《文汇报》发表一篇题为《治世也能出好作品》的文章.提到中国历史上可堪注意的一种现象:国家衰乱之时.往往大诗人、大文学家、大思想家群星灿烂,人才辈出;而国家大治或强盛时,思想家便销声匿迹,了无踪影,好诗、好文章无处可寻。  相似文献   
250.
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民间美术,独具特色的很多造型手段,本身就具有与现代设计手段的相通之处.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分析了大量作品,指出现代艺术设计应不断拓展与本土民族艺术语言互通、互补、互融和互动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