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管怎么说,长沙是一个经常会在我梦中出现的城市,还有那些青山绿水。长沙有句俗话——"恰("吃"的意思)光用光,身体健康",也许正是长沙人这种乐观豁达的天性使然。这里自古以湘楚文化闻名,有深厚的文化渊源,自然多有特色的东西,比如菜式,不论是外地食客还是本土人,都沉迷在美食里不可自拨。最早的风味小吃店要从"火宫殿"说起,  相似文献   
12.
我考上大学那一天,从来不曾进过城的父亲做了个决定——带着母亲到城里打工供我读书。他从土里刨出来的那点收成仅够维持一家人的温饱。父亲头脑灵活,最开始他只干些建筑小工的活儿,后来他发现我们学校旁边的小吃店都很火,于是向同乡借钱,在学校的西门口租了个烧烤摊。父亲的铺子很快顾客盈门,他卖的肉串都是自己买肉、调  相似文献   
13.
郭利 《百姓生活》2011,(12):17-17
一日,我一个人出去吃午饭,来到一家新开的小吃店。这里的饭菜味道还不错,价格也比较合理,因此客人不少。好不容易才找到个位置坐下,一抬头,猛然看见对面墙上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温馨提示——请保管好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他叫刘景文,是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乡村民。自1988年起,他以开小吃店和捡破烂等挣钱先后资助了以革命老区为主的60余名中小学生和近20名大学生。然而,他的事迹广为人知,却是来自于一个充满了令人心酸的偶然。  相似文献   
15.
流沙 《社区》2011,(3):62-62
杭州城里有一家小吃店,店主是个中年人,每天下午,他是不做生意的,而是在小吃店的桌子上铺开纸墨,练习中国画。如果有顾客上门,他会摆摆手,让他们去别的店就餐。  相似文献   
16.
凡间天使     
爱不是我们对某个人的态度,而是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态度。7年前,路安国是市新华焦化厂的一名工人,由于厂子不景气,他的一个姓杨的朋友被分流下岗了。下岗之后,朋友自谋生路,临街开了一个小吃店。为了帮朋友开这个小吃店,路安国拿出了一万块钱,借给了朋友。  相似文献   
17.
门框胡同的老人,如今仍住在这里的也就剩下冯老先生一个人了,最近他应区政府号召又在牛街那边新起了灶,开了个新店。冬天的一个日子里,我们和老冯约好了,要到他在牛街新开张的小吃店去聊一聊。  相似文献   
18.
这两天晚上经常去一家夜市小吃店。理由很简单:不外是,喜欢吃上一碗拉面。这之外,还顺便看一看店主的孩子。我是第二次去的时候才发现摊点旁放着一个小推车的。第一次看到小家伙的时候,他卧着的推车就在我旁边,那时我对面还坐着一个。  相似文献   
19.
她,只有小学文化,当年为支持丈夫创业,不惜卖掉家产,并一心在家带女儿。岂料,老公稍有气候,就过起了家外有家的生活,最终把她和女儿赶出家门,和小三再婚。她身无分文,女儿要读书,前夫也不管。怎么办?如果我告诉你,这个落魄的女人如今已成了千万富姐,你千万别不相信。一个弃妇如何"翻身农奴把歌唱"?她的故事能带给万千女性怎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成北 《老年人》2009,(7):20-21
到长沙吃本土口味菜,很多人会直奔南门口的“四娭毑”店。“四娭毑”本名龚二毛,如今已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年轻时为了养家糊口,她做起了小本生意,后涉足餐饮业,创立了“四娭毑”饮食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