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3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集体(班级)教学加小组讨论,更不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授加学生代表发言。在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中,蕴含的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人生态度。它是指让异质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目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共同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92.
自2001年起,江苏泰州姜堰市乡镇村妇联组织探索建立妇女议事制度,组织妇女代表议国家事、议集体事、议家庭事、议身边事,从而在议事中服务妇女,在议事中彰显作为,在议事中互帮互助,在议事中自我管理。在妇联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妇女议事制在各地蓬勃发展,目前已由农村和社区向机关、企业、女性团体等领域拓展。妇女议事制让女性成为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3.
本文调查了50名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在英语课上进行语码转换的频率及原因,结果显示,交流策略的应用、词汇量大小、课堂任务难易程度及老师的课堂行为等是引起学生课堂上进行语码转换的主要影响因素.英语课上过多地进行语码转换会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有助于逐渐消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现象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及大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94.
小组讨论在非专业英语精读课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组讨论是课堂讨论的一种形式 ,它具有课堂讨论的种种好处。很多课程使用了小组讨论。依据外语习得和认知心理学理论 ,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同时配合一些小组讨论的练习 ,可更好地达到精读课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刘幸娟 《现代交际》2013,(10):199-199,198
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社会需求出发,对《咨询心理学》课程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采用了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增大了实验课程的课时比例,运用角色模拟、团体辅导、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增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心理咨询技巧、能力训练和掌握提供有效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96.
[案例一)口语交际《感谢和安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师:请同学们先讲述自己有关感谢的真实故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相似文献   
9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中学英语课堂的小组讨论活动越发受到众多英语教师的关注。课堂小组讨论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小组讨论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将针对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从小组分配、组长选择以及教师的指导等几个方面分享一些课堂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8.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自我指导学习和小组讨论来组织医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把临床实践和医学科研中的重点问题在医学课程中重新构建和情景再现,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McMaster大学在医学生中首次开设PBL课程,之后PBL课程迅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展起来,至1991年,全美已有100所以上的院校采用PBL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9.
邓荣华 《职业》2012,(8):62
笔者已从事职业技术院校英语教学近4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感每一门课程和教材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笔者一直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使英语真正体现出它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交际功能,在教学实践中也一直进行尝试。新模式英语让笔者受  相似文献   
100.
正当前,人才培养多限于因岗培训,但是,随着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人才需要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才能保持竞争力。人才培养要重视提高人才的胜任力。所谓胜任力,是指个体为达到理想绩效而以恰当方式一贯使用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模式、心理定势以及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