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5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5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6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18篇 |
理论方法论 | 26篇 |
综合类 | 615篇 |
社会学 | 41篇 |
统计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傅敏士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本文以纯Fe相图为基础,探讨了Fe—C相图的形成过程。重点论述了Fe—Fe_3C相图形成的规律性,并对其形成规律性进行了讨论与分析,从而为进一步理解、应用Fe—Fe_3C相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2.
973.
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由追求超越现实、渴望自由的生命本性决定的;只有以自由的生命活动作为最高价值和理想的文学艺术作品,才具有永恒的魅力;自由不仅是对必然的认识,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没有内在自由,外在自由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表现了生命自由的光辉在感性形式(形象)中的灿烂放射。总之,美是自由的诗性升华,是自由对自然的照亮与回归,是个体性与社会化的和谐整合。 相似文献
974.
论小诗:一个批评的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诗”是中国新诗发生期建构的重要型态,“小诗”的写作不仅是新诗这一体裁本身的“历史”,它更关涉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复杂而歧异的思想状态和主体表达方式。作为一个诗学概念,“小诗”的命名是和周作人的日本诗歌译介相关的,周作人从译介日本诗歌中发展出“小诗”这一诗学概念。“小诗”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复杂、岐异又激烈的思想状态以及寻找恰当的主体表达方式所致,也是早期新诗内部发展机制的需要。对于“小诗”的论述,涉及到以下几个相关理论问题:一是“小诗”的诗学特征,二是小诗与传统的关系,三是小诗与国际诗坛的关系。“小诗”作为早期新诗中的一种范型,从流行到衰落,集聚了中国新诗乃至新文学产生之初的诸多话语特征,对于“小诗”的批评,不仅源于早期新诗的自我设计和想像,更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975.
976.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呈现出来的诗歌理论著作。其“诗化”的批评方式不仅体现在其外在形式的诗歌化,更体现在其理论文本内在批评理路的诗歌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史家大多从西化的理论模式出发,以西方的理论框架来理解《二十四诗品》,其实恰好掩盖了其批评模式的“诗化”色彩。而通过彰显《二十四诗品》批评模式的“诗性”特征,则可以揭示出这种批评模式在推动我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积极对话方面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7.
978.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勃兴并在整个文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大众文艺在中国的勃兴自有其特殊的原因,主要是:市民阶层的扩大,渴望表达本阶层的文化趣味,谋求本阶层的话语权利;文化空间的自由,政治意识形态在文艺领域隐性退场,对文艺的强制性约束力减弱;文学自身的变化,文学商品化在创作、出版、流通中凸现;大众传媒的发展,开掘和激发着作家潜在的市场价值并驱使他们改变书写策略,将目光投向大众。 相似文献
979.
杨爱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3):323-328
“小”词缀化的原因可归结为:理性意义的虚化、附加意义的增强、功能意义的转化。由于“小”词缀化程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结果:类词缀、准词缀和纯词缀。 相似文献
980.
首先研究了具有三个公共值的亚纯函数的唯一性定理,推广了H.Ueda,仪洪勋的结果。另外,还改进了K.Shibazaki,仪洪勋和杨重骏,华歆厚等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