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7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124篇
管理学   185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32篇
人才学   13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914篇
理论方法论   576篇
综合类   8744篇
社会学   694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783篇
  2013年   689篇
  2012年   839篇
  2011年   1021篇
  2010年   1126篇
  2009年   1014篇
  2008年   1191篇
  2007年   873篇
  2006年   825篇
  2005年   815篇
  2004年   781篇
  2003年   592篇
  2002年   492篇
  2001年   477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杰克·伦敦及其作品在我国已有将近百年的译介史,我国接受者往往忽视和贬低其后期小说,从而曲解了伦敦的形象,也影响了对其作品的接受质量。可以从文学接受的角度对此现象做出解读。鉴于后期小说在伦敦的职业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尚需在这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拓宽研究视野,以期更为准确地解读伦敦作品。  相似文献   
962.
陈杜梨 《社区》2013,(5):29-29
大凡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的人.几乎都曾用过笔名。很多作家还不止一个,如茅盾就用过90个左右的笔名,而鲁迅用过的笔名多达128个。有人说,作家使用笔名有3个理由:第一,一个女作家想伪装成男性作者。第二.因为某种原因作者需要隐姓埋名。第三.知名的作家要写不同类型的小说。当然了,这3种情况都存在,但是也有其他例外。而有一种情况被讨论得最少.那就是笔名与人格分裂.  相似文献   
963.
新时期以来,各种文学选刊依靠其强大的传播能量和在文学评价上的象征性地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场中占据了中心地位.它们对作家的创作、文学作品的发表以及文学图书的出版都施加着或隐或显的诱导作用,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短篇小说生产领域的面貌.可以说这些选刊已构成一种小说生产的引导机制,这也提醒我们应该加强对它们的研究和批评,以助其健康运行,更好地为当代文学服务.  相似文献   
964.
女性与水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也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精神牵系。纵横交错的各种河流滋养了中国当代女作家,她们从中汲取了灵性、神力和资源,对女性与水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承载着多重寓意,传递正能量的河流意象成为其小说中的亮点,水之韵、河之女、人之思融汇贯通构成一方独特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965.
移民是现代社会特征之一,移民小说是现代小说重要类型.本文主要论述中国现代移民小说的"上海模式"和"欧美模式",认为在这些模式背后是现代特有的移民心态和中外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并对移民小说的史学地位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66.
"国学"的内涵很自然地与经典文化联系在一起,而在这种认知中是没有小说的位置的.但是,古代小说具有多方面价值,只要不放弃"国学"概念,古代小说就不应被排斥在"国学"之外.我们把古代小说纳入"国学"也许有助从内部为"国学"确立一个坐标.  相似文献   
967.
林瑛 《东岳论丛》2011,32(8):94-97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代表作《一朵红红的玫瑰》承继英诗以玫瑰喻爱人的传统,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对于玫瑰意象诗学内涵的扩展入手,分析该诗可以获得新的解读。与安德鲁·马维尔的《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夸张运用相比较,《一朵红红的玫瑰》夸张运用的目的不是为了彰显慷慨而是为了表达真诚。  相似文献   
968.
晚清小说审美理论的发生,与同时期文学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晚清见证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意义上的具有自主性的小说场的出现.正是这一文学制度方面的深刻转变,促成了小说审美属性的发现.不论是小说场日益强烈的自主性诉求,还是小说场内不同群体间争夺场域合法性的论争,都强力地推动着人们对小说独立审美性质的强调,这种强调最终导致了纯文学小说观的产生.  相似文献   
969.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微暗的火》和《阿达》等主要作品均带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元小说特征,其遗作《劳拉原型》更将元小说的创作技巧及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结合德勒兹的元评论、罗兰.巴尔特的元语言理论,并联系纳博科夫的其它作品,从《劳拉原型》的小说结构、主题情节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来探讨其元小说特征。笔者认为,纳博科夫试图通过他的最后一部文学作品告诉读者,天才作家通过构建虚构小说来阐述自己的小说观;带有元评论和元语言特点的元小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它摆脱了一切束缚;而他本人构建的元小说就是最精彩最独特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主题还是结构。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