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93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96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尚书》所载"凤凰来仪",作为《韶乐》表演的一种结果,其深刻含义是中原与周边各民族的和平,亦即排除战争、刑罚等等人身利益冲突的政治行为。它是三代之治、唐虞之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历代中国人关于人身安全、人际关系、民族关系乃至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理想与梦想。  相似文献   
22.
在《尚书》经义系统内部,"受命"作为与一种"天—人"秩序密切相关的重要观念,贯穿了经文中关于历代圣王政教实践的记述.《皋陶谟》中提出的"天工人其代之"论断,表明了"天—人"秩序落实于人伦—政治实践领域的必由进路."天工"即由"天"降于人间的职事,"天子之位"即"天工"等次秩序中的最高统治分位.王者依照"天子之位"的职权...  相似文献   
23.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熟的历史散文.修辞技巧的成熟应用,上古语言特有的古朴质实,实录中孕育的记语体例,以及言者阐述政治观点中产生的基本论证方法,对先秦诸子、历代政论文、史书体例、官方文书以及后世行文风格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4.
<尚书·虞书>所记内容主要为我国古代帝王世系的起始时代--尧舜禹时期的有关情况,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是今人能见到的最早的传世文献史料,其文本中蕴涵有非常重要的上古和谐观念,概而言之,包括同构互赢的自然观、"舍己从人"的治事观、"明试以功"的考绩观、注重"克谐"的用人观、宽爱礼让的人际观、"八音克谐,,的文艺观、"惟刑之慎"的刑罚观和"惇德柔远"的民族观.这些朴素的上古和谐思想是我国几千年绵延不绝和谐理念之源头,在经学昌盛的华夏历史长河中,这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曾沾溉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哲学思维、"家和万事兴"的处世理念以及"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今天我们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理论,正是对这一传统文化之精髓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5.
张越 《学术研究》2008,(2):111-115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吏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辨"."古史辨派"自身的"学派"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顾颉刚也从来没有将怀疑作为他疑古学说和疑古辨伪研究的终极目标.设若仅以"怀疑"为特征看待"古史辨派"学人.则这样的"古史辨派"者几乎找不出来."古史辨派"作为一个学术思潮确然存在.但是"古史辨派"在现代学术史上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现象.如果以通常意义上的"学派"概念冠之,可能并不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26.
在中国历史上, 唐代宰相制度深受后人推崇.唐之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若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机务等名就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唐宰相制度较之两汉有很大发展,较之南北朝更完善成熟.高祖之世,是唐宰相制度形成阶段,宰相风采已显端倪; 太宗至天宝之初是完善阶段.那么,唐朝宰相都有什么样的权力?  相似文献   
27.
王世贞著述宏富,真伪杂陈,对其进行辨析和梳理是王世贞乃至明代文化史研究的基础。文章专门讨论现存王世贞著述中评点之作的真伪问题,对于寓目的十五种署名王世贞的评点作品——考察其文献形态、版本情况、具体内容,考辨真伪,说明理由,指出其中两种为真,十种为伪,三种存疑。  相似文献   
28.
道统是南宋道学学派的核心命题之一,也是涵括各种错杂话语的叙述综合体。本文从诠释学角度切入,将道统系谱的排定和宋学对汉学的反拨对应起来,将道统成立解读为经典诠释转型的结果。论文通过讨论朱子的经典诠释法,以及阎若璩辨伪《古文尚书》对道统叙述造成的影响等问题,试图显明义理与考据在经学诠释史中地位的升降变迁,以及由此显露出的宋学与清代汉学在学术理念与经学立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9.
今传梅本《尚书》"不古不今,非伏非孔",提醒我们关注早期典籍因流传而形成的文本层次;诸本《金縢》篇的"整合"特征说明《尚书》文本存在编纂层次。典籍生成与流传过程中,受到政治社会中多种因素的作用,不断聚存着共时与历时的痕迹,其文本呈现出多层次性。从形成过程来看,构成《金縢》篇的三个部分,就其转写程度来看,第一部分祷病祝册记录近乎周初文献,第三部分关于因天灾而发匮及迎回周公的记录部分据旧史官所录而有所损益,第二部分是为了衔接一、三部分的记录,故转写比较严重,已不类记言之《书》体。形成后的文本在其流传过程中,亦会出现历时性变化,形成新的文本层次。这些层次主要呈现在诸本之间的异文差异上,同时异文内部也表现出层次性。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通过对《苏轼诗集》和《全宋诗&#183;苏轼诗集》中的苏轼佚诗《秋日寄友人》进行考辨,认为此首诗歌不是苏轼的佚诗,应是北宋初期张泳所作。另外.考察发现吴宗海先生所辑佚的《苏轼佚诗三首》都已收入《苏轼诗集》,仅是诗题不同而已,属于重复辑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