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85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189篇
管理学   3854篇
劳动科学   1522篇
民族学   980篇
人才学   650篇
人口学   141篇
丛书文集   6312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429篇
综合类   13038篇
社会学   1996篇
统计学   807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447篇
  2022年   507篇
  2021年   628篇
  2020年   597篇
  2019年   546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509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971篇
  2014年   2054篇
  2013年   1645篇
  2012年   1855篇
  2011年   2144篇
  2010年   2011篇
  2009年   2028篇
  2008年   3030篇
  2007年   2062篇
  2006年   1536篇
  2005年   1436篇
  2004年   1217篇
  2003年   976篇
  2002年   977篇
  2001年   834篇
  2000年   600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外国文学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学的发生、发展。研究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有助于对现当代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价。作为方法和作为学科的外国文学研究应有所区别,中国现当代文学视域的外国文学研究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而不是组成部分,它以现当代文学为本位,为现当代文学研究服务,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来源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2.
鲁全 《山东社会科学》2020,(4):75-81+23
我国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经历了从行业多头管理向相对集中管理,再到部门之间分工的变迁过程,总体上支持了养老金制度的转型。与此同时,也存在部门间冲突、纵向权责不清晰、管理经办未实质分开等问题。结合新时期养老保险制度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新进展和新要求,我国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需要按照横向分工协作、纵向适度集权、基层全面整合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43.
44.
45.
民主改革以前,彝族社会在缺失国家直接统治的状态下,长期通过家支的方式来组织奴隶社会,由此产生家支制度。在关系叠加视角下,彝族的家支社会既存在基于财产关系对立而产生的奴隶制,又因血缘家族关系的延续与放大而缓和着对立关系,形成等级分化基础上的家支共同体,从而形塑着家支内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分离又双向依赖的双重性政治形态。家支作为一个独立的行动单位,通过双向的家支权力结构、双重的头人权威来源以及互依型的权力义务关系,建构出稳固的等级身份制度,成为彝族社会公共权力与统治秩序的稳固基础。直至民主改革后,这种双重性的政治形态才因外部性国家力量的逐步介入而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46.
吴兴民 《社科纵横》2005,20(3):79-81
建国以来的中国犯罪形式存在低犯罪率和高犯罪率两个阶段,期间共有五次犯罪高峰。改革以前的低犯罪率的状况是由于国家在消灭了传统中国的民间统治精英后向社会的直接渗透,控制力强大而产生的;改革后的高犯罪率状况则是由于国家从社会退出导致社会控制能力降低而出现的。为改善社会治安状况,必须在国家从社会退出的结构基础上,建立充分完善的联系国家与社会的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47.
孙树远 《社科纵横》2005,20(4):103-104
宪法法律关系的法律性质,从产生过程来讲,是国家与全国的公民代表双方协商一致的意思表示,具有契约性。在宪法法律关系中,其主体只能是国家和公民:国家作为宪法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唯一性,公民作为宪法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普遍性。宪法法律关系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公民可以利用宪法法律规范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48.
从哲学的角度考虑人与环境的关系,从中得出结论人的所有活动、人的生存发展会不断破坏环境的平衡,人类的理性会力图维持人的发展与环境的平衡,但是人的本性会不断从环境中索取.人依赖环境,但又不得不破坏环境.人类的理性只能延缓对环境的破坏,但是不能改变人类破坏环境的本质.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