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0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70篇
管理学   868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174篇
人才学   15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927篇
理论方法论   320篇
综合类   4754篇
社会学   856篇
统计学   6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648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638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754篇
  2007年   573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通过一个城市的历史,去透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值得趋避的经验与教训,是城市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成都作为一个聚焦点,可以涉猎城市规模、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以及地理、历史、人才、经济、技术,城市管理机制、生态机制、监督机制和应变机制等诸多问题,这也都是当今世界性"城市化"浪潮中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22.
比较文学形象学意义上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中所塑造的异国异族形象。这种异国异族形象是通过他本人所属社会或群体的想象描绘出来的。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对《镜花缘》中乌托邦类型的异国形象加以剖析,认为作者对海外诸国的认识只是当时社会集体想象的产物,在本质上是当时中国自我形象的映照。  相似文献   
23.
张荣东 《学术交流》2007,(6):160-162
凤凰是我国上古某些民族的图腾,是太阳崇拜的象征。从上古的向往光明,到先秦时期的象征高洁、两汉时期的秉德兆瑞、魏晋时期的俊才罹难,凤凰形象的文化内涵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杜甫笔下的凤凰在此基础上把凤凰之德与儒家的仁爱思想和济世精神联系起来。杜甫诗中的凤凰是仁爱的化身,是诗人奉献精神和仁爱情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24.
《红痴》忠实地反映了文革前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再现了当年知识青年的生活境况和精神面貌,反映了那一代人深刻思索、奋发图强的精神。小说以主人公李家宝的生活、学习、婚恋经历为线索,展开了跨越三十年的历史故事.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作者通过对李家宝性格发展过程娴熟、真实的描写,不仅使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大放光彩,同时又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25.
屈原和苏轼都堪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从本质上说 ,二人在人格精神和气质风度上有着相当程度的共通性 ;但与此同时 ,在对待人生等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 ,又有许多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屈、苏其人其作品的比较分析 ,进一步探讨代表中国古代两种知识分子的人格典范各自的特点和彼此的联系  相似文献   
26.
笔者联系工作实践中的观察与体会,从公关关系建设打造组织形象的角度,选择了其中几个核心概念,谈了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旨在强调高职院校公关建设必须彰显个性,扬长避短,选择自己适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7.
埃德加.斯诺进入苏区后,"红色"在其个人词库中的语义内涵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一点直接反映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红色中国"形象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上。对这一个案的研究,将充分展现"前理解"和词汇语义弹性在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复杂作用。  相似文献   
28.
朱光潜的“形象直觉说”及其与克罗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来源于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他对克罗齐的学术理论,经历了从推崇到怀疑再到批判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这一演变过程,显示他逐步摆脱形式派美学的束缚,并对其破绽进行“补苴罅漏”的努力。1949年以后,他的美学思想转向接受马克思主义.既有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外力推动的影响,其自身的学术取向也具备转变立场的内在潜质。  相似文献   
29.
高校应运用公共关系知识塑造与传播良好的外部形象,创设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0.
夏太生 《学术交流》2006,(8):160-162
孤愤意识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的主体意识。然而追根溯源,究竟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孤愤意识的作家,这个问题鲜有人论及。屈原是第一个在文学作品中系统表达孤愤意识的署名作家,是中国孤愤文学之祖。屈原的孤愤诗作的美学价值在于具有悲壮、崇高的悲剧美,桀骜不驯的个性张扬之美,香草美人的意境之美,眷念祖国的情感之美。屈原的孤愤文学作品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后世无数的作家多受其熏陶,孤愤意识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主旋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