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9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92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爱国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屈原的一生所在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历史发展变革迅速,周朝的政治统治制度已经跟不上变革的形势。诸侯各国各怀鬼胎,已经自成中心,他们迫切的需要富国强兵。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屈原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屈原因为痛心于楚怀王被谗言所蒙蔽,心中充满了愤怒与苦闷,所以写出了《离骚》等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92.
论发端于屈原的逐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逐臣文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的创作者们都是胸怀远大抱负的忠义耿介之士,却因种种原因身遭贬逐,不得不“移情”文学,于是造就了内涵丰富、独具个性的逐臣文学。逐臣文学发端于屈原,并与整个封建社会相始终。它的共同特征是表达出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悲愤心理、孤寂情怀、狂傲个性和抗争意志。逐臣文学取得辉煌成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作者具有激荡的感情、强烈的创作冲动和长达数千年的丰厚累积  相似文献   
193.
屈原和但丁堪称中西诗人之魂,他们都具有先知诗人的品格。两人虽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但经历了大致相似的人生磨难。而两位作家的不朽之作——《离骚》和《神曲》更是中西文化之丰碑。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作品的内涵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愫是其中之一。而正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愫也最终使这两位作家及其作品广为中外读者歌颂和流传。  相似文献   
194.
本文是作者研究屈原与司马迁文学传承关系的系列论文之二。文章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司马迁第一个继承和发扬了屈子的真精神。屈原是中国第一个个性化诗人,是中国抒情诗人之祖,司马迁则是中国第一个独特风格的史传文学家,是叙事文学这宗。他们二人的理想、情感相通,悲剧命运相近,浪漫气质相似。屈骚、《史记》,体制有别,精神骨子却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5.
郭沫若与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楚文化对郭沫若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从文化原型与浪漫主义风格的生成与流布追溯了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泛神论倾向,探讨了历史剧的“失事求似”原则与楚辞乃至楚文化的精神关联,寻绎出二十世纪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背景下郭沫若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特征,而且从学术史角度论证了郭沫若对屈原否定论的批判以及半个多世纪的楚文化研究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96.
本文对清道光年间流放新疆的黄氵睿其人其事及著作中所反映的西域风情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197.
本文比较《屈原》和《李尔王》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发疯”时的原因及其精神追求。屈原的精神追求更完美,道德品质更高尚。  相似文献   
198.
《九歌·大司命》宋洪兴祖补注引东汉末高诱说,认为"天门"是"紫微宫门",这种说法符合汉代人的普遍观念,但不符合屈原所处战国时代对天门的认识。在汉武帝之前,天门一般指观测太阳出入的地方。《大司命》中的天门是昼夜变化之门,也是出生入死之门。主"寿夭"的大司命和主"幼艾"的少司命通过天门来控制生死,展示神力。二司命是生死观念的神格化,屈原通过天门赋予司命神源源不绝的神力,体现出力量崇拜意识,代表着轴心突破中力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99.
高秋凤 《云梦学刊》2010,31(6):34-48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7年迄2009年台湾出版过楚辞著作之学者有七十多位,出版的楚辞专著有126本,撰写的硕士、博士论文有56篇。台湾师范大学是台湾楚辞研究的重镇,研究楚辞的学者最多,培养的楚辞硕士、博士最多,成绩最为可观。台湾楚辞研究呈现多元的局面,对楚辞的各个领域都有学者从事研究。台湾有影响的代表性的楚辞学者有苏雪林、台静农、缪天华、何锜章、史墨卿、彭毅、傅锡壬、陈怡良、高秋凤、廖栋梁等,这些不同年龄层的学者或师生相承、或彼此取资,共同促成台湾楚辞研究的薪火相传。以楚辞为主之学术研讨会,相对于大陆,则明显太少,这与台湾国学研究的多元化有关。总体来看,台湾的楚辞研究并没有像大陆由于政治局势的干扰而显现极大的落差,六十多年来始终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0.
侯景娟 《老友》2010,(6):17-1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