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9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92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7 毫秒
41.
东北流人在清代特别是清前期东北的开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因其为罪人等因,并未受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流人研究自上世纪20年代被研究者关注,并在流放制度、文化流人与流人文化、流人社会和流人开发东北贡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概念内涵理解不同、较少关注下层流人和档案文献利用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流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2.
神话传说所叙述的内容曾经被一定群体的人们当做历史真实来看待.这些内容曾经是大众知识(有时甚至可以称为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在<天问>中对神话传说的否定和批判,实际上是为了证明大众知识的虚妄,并维护屈原唯我独醒的自我评价.屈原成功地否定了大众知识,但他并没有建立起自我认可的知识体系,破而未立,有为无守,这是他精神痛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3.
屈原的"美政"虽是兼融先秦诸子多家思想而成,其核心内容则是圣君贤臣"两美相合"的圣贤政治论,它是中国古代士人普遍追求的政治文化模式.这一模式及其理论基点的学术渊源,均在"管子学派"中的"前期齐法家"思想中.学界在探寻屈原思想的学术渊源时,由于对"管子学派"的发展阶段不甚了然,因而产生了许多错位和附会.  相似文献   
44.
屈原名作《离骚》虽然文辞华美,但是诗中"游仙""求女"这两部分内容的出现却与诗歌前文所要抒发的愤懑之情不甚契合,令人费解。《离骚》中的"游仙""求女"内容并非是诗人有意虚构的情节,而只是记述自己某种不自觉产生的幻想。这些幻想时常萦绕在诗人脑中,挥之不去,以致巫学功底深厚的屈原对其产生了宗教神学的误读,自以为谪仙下凡辅政,若假以法术,死后灵魂定能重归仙界,故而选择了在吉日投水而死,既是悲愤殉国,亦为水解化去,弃世登仙。同时,藉由对屈原的成仙努力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先秦时期原始宗教观念中已经形成了建功升仙、遇仙增寿、尸解化去三种成仙模式。  相似文献   
45.
本文分三个部分论王夫之的《楚辞通释》 :一是其选篇原则。王夫之将那些能体现爱国忠君思想 ,并具有楚辞风格的作品入选 ,目的是“广三楚之遗风” ;二是“以意为主”的作品论析 ,注重联系屈原的情感、经历 ,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来阐释作品的思想内容 ,“达屈子之情于意言相属之际” ;三是“认理唯真” ,“脚踏实地” ,虽不刻意于文字训诂 ,但对字句的诠释颇有独到之处。诠释楚辞而不自觉地将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流露出来 ,这是“文字狱”盛行之时 ,王夫之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选择  相似文献   
46.
屈原的美学思想体现出兼收并蓄、承前启后的特征。殷商“神人以和”、春秋战国追求自然美、现实美的审美倾向都有所表现。追求自由美、悲剧美,构成了屈原美学思想鲜明的个性,极富现实感和历史感。  相似文献   
47.
梁爱民 《学术探索》2003,4(9):85-87
迟子建的小说在对"故土故事"的叙述中融入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在那里,自然是人和谐而富有诗意的家园,它和人构成了一个神圣的整体,乡民们也因为和自然的契合而有了惊人的凝聚力和敏锐的生命感觉,与都市文明相比,这是一幅充满了温情的人间烟火图,由此也构成迟子建的"故土故事"与"都市故事"的对比性叙述,这种叙述在同构的对应中所生成的审美张力体现了人文关怀与理性认知的统一。  相似文献   
48.
屈原骚怨心境的生成源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处境,其"骚(忧)"有二:得不到国君信任之"忧",找不到志同道合者之"忧";其"怨"亦有二:楚王昏聩之"怨",群小谗陷之"怨"。诗人以神话思维方式,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抒写内心的骚怨情怀,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与诗人所生活的楚地盛行巫风、巫文化有关。骚怨心境驱使诗人进行审美创造活动,诗人的骚怨心境在审美创造活动中得以宣泄。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鲁迅与屈原的"流放意识"、先哲精神,以及对人生旅程和行为方式的抉择,探讨两位大师的血缘关系以及鲁迅对屈原的超越.  相似文献   
50.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屈原、杜甫有相同的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甚至在现实中根本就找不到理想实现的途径 ,结果 ,依前圣的准则所确立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献身的生命根基成了一种虚无的存在。屈原因怀疑社会、历史和宇宙自然而著《天问》 ,最后以结束生命的形式来结束无法得到回答的思考和疑问。杜甫没有产生屈原似的彻底的怀疑精神 ,那些“止于忠孝”、“一饭未忘君”的作品却获得了爱国的意义 ,这是杜甫的一种必然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