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9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92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7 毫秒
791.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他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源头,打动了历代文人士子。这种"与日月争辉可也"的爱国精神的形成既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楚国特定区域与屈原王族血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2.
陈甲标 《船山学刊》2005,(1):97-101
两宋之际,士人"多寻空言,不究实用"①,胡宏,张枝"为无经济学,万里筑幽栖"②,为救危亡入湘讲经世之学,确立湖湘经世学风,"卒开湖湘之学统"③.湖湘经世学风的确立,尽管是湖湘文化自身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阶段,但它是流而不是源.笔者以为,湖湘经世学风的源头是屈原、贾谊的经世精神及其对湘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93.
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对<楚辞·招魂序>中的一段文字的文本作了校勘.在此基础上,对该段文字的标点断句作了考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楚辞·招魂>有关的各种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文本和思考角度.可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94.
胡山林 《南都学坛》2009,29(6):66-70
屈原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第一座巍巍丰碑,屈原之所以为屈原,就在于其作品中奇特、强悍的精神力量。支撑屈原精神世界的支柱主要有:美政———执著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内美———高洁纯粹的美好情操;神灵———超验世界的精神主宰。其中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信仰、道义、真理、责任,这一切都表现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这是他生命的坚强支撑,是他的精神家园。屈原形象说明中华民族很早就把精神信仰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屈原精神对后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屈原引领了中华民族及至人类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795.
戴震《屈原赋注》的定稿本相对于初稿本,在文本解读与思想认识上实现了重要的超越,主要是突破了单一的人格主题,强化了"怼君"的政治内涵,从而更加准确地揭示了《离骚》的精髓,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屈原作品所蕴含的批判能量。  相似文献   
796.
异化是现代西方文艺展现的重要主题之一。乔伊斯在自传式小说《一位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一个艺术家的异化过程:主人公自我意识的确立、孤独体验到自我流放。由此说明异化导致了主人公与家庭、宗教、学校以及社会逐渐疏离并对立,最后不得不流亡他乡。事实上,在现代的西方社会环境下,异化不但是艺术家成就艺术独创性的重要因素,而且是有着进步意识的艺术家们在处于"道德瘫痪"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走向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97.
从中唐元稹、白居易写实派,到古文运动领袖韩愈、柳宗元风雅“美刺”比兴的积极倡导,再到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颂美讽刺”的文学主张,均是《诗经》精神的最好体现。至于屈骚精神,则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接受。韩愈、柳宗元继承并发扬了屈原“发愤以抒情”的言说方式,揭露黑暗,反映社会,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杜牧、李贺、李商隐、皮日休、陆龟蒙等优秀诗人,或追慕屈骚精神,或力仿屈骚作品,或承传“香草美人”,或同情屈原遭遇,屈骚精神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颂与赞美,并取得“风骚共一源”的认同,尤其是屈原为唐哀帝诏封为昭灵侯之后,屈原形象则更是空前高大。  相似文献   
798.
鲁迅诗与屈原赋同是中国诗坛瑰宝,它们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鲁迅继承和发扬屈原与黑暗势力斗争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使自己的诗歌成为剌向旧营垒的利剑,成为进军新世界的鼙鼓.鲁迅诗借鉴屈原赋的创作经验,出奇翻新,自铸伟辞,在诗歌领域中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风格.鲁迅的继承不是机械摹仿,更不是食古不化,而是在前人基础上创新,是为着实现新理想、建设新文艺的创新.  相似文献   
799.
论屈原作品和骚体纪行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昔文士羁旅,多作行旅赋,经途草泽之际,或欣于山水之美,或怵慑羁役行难,途中之所见、所闻、所感,往往映射内心情志与理想。屈原一生三度遭遇放逐,足迹经湘江,越洞庭,渡沅水,彷徨山泽,无所告诉,因而写下《离骚》《涉江》《哀郢》《抽思》《远游》等诸多纪行之作,文采斐丽,寓意愤然,自汉代刘向继作《远游赋》之后,启示骚体纪行赋的写作。  相似文献   
800.
端午节植根于楚文化土壤中,其源起、发展都汲取着楚文化养料,并最终于南北朝时在楚地形成。端午民俗也融聚诸多荆楚文化因素,孕化和丰富了绚丽多彩的端午民俗文化,具有深遂厚重的社会历史性意义与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历经千年流行于海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