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走马楼吴简中的限米与屯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振波 《南都学坛》2004,24(1):29-33
走马楼吴简中的吴国屯田资料表明,吴国的普通民户拥有自己的私田或佃种官田,并向官府缴纳税米、租米、布、钱等租税。诸如卫士、邮卒、传卒等常备兵种,没有土地或只有很少土地的金民、士等手工业者,在外地求学的贫苦书生(私学),以及因流亡而丧失原有田宅后又重新附籍的农民(还民),则被官府组织起来从事军屯或民屯。他们被免除部分赋税和徭役而缴纳限米。屯田者所缴纳的限米远远高于普通民户耕种自己的私田或佃种官田所缴纳的各项土地租税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2.
唐朝营田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田使起源于北齐。唐朝营田使开始设置于边疆,以后逐渐扩展到内地。唐朝的营田使分为州(军)、道、诸道三级。营田使具有常设固定的性质,是唐朝为加强对分布广泛、数量巨大的屯田、营田事务的管理而设置的,曾在唐朝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略论元代屯田与民族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元代屯田的考察 ,论述了元朝境内大量的人口流动、民族迁徙———包括汉族向边疆民族地区迁徙 ,少数民族向汉族地区迁徙 ,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的迁徙。虽然元朝的统治者实行屯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军粮、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流动、民族的迁徙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4.
群牧所是明代亲王府的军事组织之一,以千户所为编制,又称“群牧千户所”。群牧所同时隶属于王府系统和都司卫所系统,参与到孳牧、屯田、供给柴炭、守御王城等多项事务中,对于理解明代军事制度与宗藩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以往对明代王府军事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王府护卫,鲜有学者关注群牧所。明代前期,晋王府设立了晋府群牧所。永乐二十一年,明廷从晋藩的太原三护卫中拨出一个千户所的官军随侍平阳王朱美圭就藩,其中不少官军来到晋西南的平阳府蒲州临晋县开展屯田、牧养马匹。宣德二年,明廷将晋王朱济熿废为庶人,革去了太原三护卫、晋府群牧所和晋府仪卫司。一年后,随侍平阳王朱美圭的晋藩护卫官军被就近调入平阳卫安置,成立了平阳卫中左所。宣德十年,明廷将朱美圭封为晋王后,复设了晋府群牧所。复设后的晋府群牧所,很大程度上由此前随侍朱美圭的官军组成,这些官军先后经历了从晋王府调入平阳卫,又从平阳卫调回晋王府的调拨过程,并有许多官军继承了护卫军时的屯田和牧马地,继续留在了晋西南。晋府群牧所署位于晋王府的王城内,晋府群牧所正千户一般居于王城。此外,至少有三名晋府群牧所副千户负责管理地方上的屯庄,其中的两名副千户率军在晋西南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