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东晋南朝时期,屯田活动相对于曹魏急剧衰落,然屯田之议却不绝于朝中,屯田思想亦在不断发展,虽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大体东晋时期注重中央财政的增强,对屯田机构的设立关注颇多,且多为民屯倡议;南朝时期注重边防,强调军镇财力的增强,而不再关注机构问题.屯田活动的开展,在五朝时期多与军事相关,其分布亦多在北面边镇,虽然规模远不及曹魏时期,然在军事活动及边防中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明代潮州的海防格局,是在洪武朝30多年间逐步建立起来的。文章主要通过明代地方文献的分析,描述明初潮州海防系统建立的缘由、过程和制度变迁,探讨沿海卫所布局所反映的潮州地方社会情形,一个侧面反映明初中央王朝的政策在沿海边远地区推行的实况及地方社会的因应过程。文章也力图从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理解海防体系建构过程的种种安排,并揭示这一过程对地方社会的长远影响。文章试图说明,就户籍和田土管理制度而言,明初潮州地方确实存在着行政和军事两大相互独立的系统,但与北方和西南沿边地区不同的是,东南沿海的“沿海卫所”和“内地卫所”可能并未因为这种管理体制的差别,而成为独立于府县之外“地理单位”。相反的,潮州沿海的各个守御千户所都与周围的乡村有密切的联系,成为理解小范围地域社会发展脉络不可或阙的重要因素。明初潮州海防另一影响深远的举措,是南澳岛的弃守。洪武初年曾将粤闽交界洋面南澳岛的居民纳入版图,但洪武、永乐年间“弃而不守”。南澳岛因而成为各国商人和各种海上活动力量聚集之区,从而变成有明一代闽粤海防的心腹大患,其影响直至清初实施迁界政策之后。文章也对这一举措的历史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庞尚鹏,明中叶著名经济改革家。隆庆二年秋至三年冬,他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历九边,清理屯田。本文追寻了其巡历九边的大致经历,兼及考察了他清理屯政的有关思路和措施,并分析了其屯政改革鲜有实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24.
清朝重视西北边疆经略,将大量内地贫民移民出关屯田实边作为治理新疆的重要措施。西迁的锡伯族成为充实新疆的重要力量之一,是清王朝治理新疆的一次成功实践。有清以来,清政府将锡伯等八旗子弟遣往新疆屯垦戍边,在战略决策上充分体现了对新疆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也是清朝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仍能有效管理新疆的重要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25.
合肥工业大学南校区内有一 口塘,在塘的西北角,合肥市人民政府立了一块石碑,说明塘的名称及其成因.碑文认为此塘名称为"斛兵塘",又称"量兵塘""站塘",是曹操大军南下时为"清点人马"所挖的"土坑".然而碑文存在失实之处,"斛兵塘"是曹魏当年屯田的水利设施,"量兵塘"应为"粮兵塘"之讹,"站塘"实为"占塘"之误.斛兵塘及其名称的变化反映了魏晋时期屯田的兴衰和国有土地演变为私有土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6.
历代中央王朝在经营西域的过程中无不将屯田作为解决粮食运输困难的重要措施,以服务于国防目的的军事屯田方针长期不变。18世纪以来,随着新疆逐步纳入中央政权的管辖,新疆屯田从临时性以边养边措施演变为持久的到全国性的经济开发的一部分,改变了新疆的经济格局。作为一项前近代国家的传统边疆经济政策,对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最后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对新疆近现代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康熙帝为稳定边疆、安定边民,反击、防御沙皇俄国侵扰,于康熙二十二年特设黑龙江将军,并将衙署建在位于黑龙江岸的黑龙江城(瑷珲).随之加强黑龙江地方建设,派遣驻防军,先后筑城黑龙江、墨尔根(嫩江)、卜魁(齐齐哈尔),设置多条线路的驿站,派督耕屯田,设立官学,移民实边,使得黑龙江(主要是瑷珲、墨尔根、卜魁)经济文化有所发展.在此基础上,以黑龙江城为前沿基地,两次向俄军盘踞的雅克萨城发动进攻,掌握了中俄关系主动权,建议举行中俄边界会谈,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自此东北边疆出现百年和平局面.  相似文献   
28.
木垒屯田保卫了祖国边疆,稳定了天山以北的局势;屯田加强了与中原的经济交流,促进了木垒地区的经济发展;屯田促进了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屯田促进了木垒汉文化的传播及方言的产生;移民的涌入,使木垒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29.
北魏前期国家直接支配的畜牧业、计口授田、屯田制,尽管使北魏控制了数目不少的土地和劳动力,但由于生产效率较低,没有办法占有和吸纳更多的土地和劳动力。因此并没有阻碍胡汉豪族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在此形势下,豪族经济不仅在京畿代地发展起来,而且在北魏统治力量薄弱的华北地区则基本上不受控制。在胡汉豪族经济不断发展,北魏国家掌握小农和土地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北魏国家仅靠生产效益低下的国有经济,漏洞百出的赋税体制及横征暴敛的手段,已无法维系日益增长的国家开支。  相似文献   
30.
两汉时期是青海社会历史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青海历史主要特征的时期,本文通过留存的史料来探讨两汉时期,青海社会历史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