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76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23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51.
庐山作为一座人文圣山,不仅是“诗山”,也是“词山”。无论词之数量,还是艺术成就,庐山词都堪为中国山水词之翘楚,其发展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山水词演进的轨迹。本文以庐山词为切入点,从山水词与山水诗、书、画及游记文学的关系等方面观照中国古代山水词的演进规律:意象人文化趋势,山水词与绘画、书法逐步结合,游记文学要素的增加。  相似文献   
952.
晋宋至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和谐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宋至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积淀了深厚的和谐审美文化的内涵,思想上突出表现为和谐美。“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以和谐为本,山水田园诗自然人格化的本质属性离不开崇尚和谐的人格定位,儒道佛自然山水观的渗透蕴含着自然和谐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953.
李俊康 《学术论坛》2006,(1):172-177
既然有山文化、水文化,也就会有山水文化。八桂大地千万年来形成的山水环境,最终孕育出以山水融和为特色的八桂山水文化,其丰富的内涵、典型的特征和潜在的开发价值,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954.
谢朓山水景物诗的美学特征和艺术匠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緿的山水景物诗,以写真的风格、生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清发”于六朝文坛;以突出的美学建构和艺术匠心创作了纯熟的充满艺术情思的诗篇,卓然于中国山水景物诗之林,开唐代诗风之先。  相似文献   
955.
青年雕塑家熊祖超花费了一年多时间,创作出一批以“山水之魂”为主题的系列陶瓷雕塑。他将这些作品以组为单位,分别命名为《青绿山水系列》、《假山石系列》、《山水之骨系列》、《太湖石系列》等等。我们从这些命名中,不难读出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深度迷恋,他试图通过陶瓷的媒介和雕塑的手段,再造自然山水的风骨神韵,进而实现他夺天工之巧、塑山水之魂的雄心。  相似文献   
956.
李美丽 《中华魂》2014,(22):20-22
大半生东跑西颠,看了不少山山水水,到后来觉得目睹的山水景物有些重复、有些似曾相识,看得有些腻了的时候,突然闯进这一方雪域秘境,竟然被这里的山水感动,在它们面前哭了!  相似文献   
957.
刘明1978年出生。2006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山水画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师从张志民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2012年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山水画专业,博士,师从卢禹舜教授。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师、山东青年美协理事。"古画画意不画形",所谓的"意"也即象外之意。追求"形意之辩",是中国古代哲学,也是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意趣。历代山水画家无不通过一种"立象尽意",同时又"得意忘象"的二律背反方式,获得那被庄子称作"象惘"的大道虚空本体。在刘明的山水画中,我也清晰地看到了同样的"得意"的心路历程,作为一位当代的青年山水画家,刘明在继承古圣先贤山水画之"古意"的同时,以自身之笔墨表现所处时代的精神,最终达到二者兼顾的境地,这绝非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958.
王维“闲”“空”意趣的禅学再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绍良 《文史哲》2002,1(3):98-102
追求“闲”、“空”之趣是中国传统自然诗的一般特征,陶渊明和王维是典范作家。但由于王维深受禅宗义理的影响,其“闲”、“空”之趣的生成方式较陶渊明还是有所不同。其一,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审美观照方面,王维突玻了陶渊明“非A即B”的模式,形成了一种由“非A非B”到“即A即B”的模式。其二,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王维诗歌也一改陶诗的“去俗”之趣,以“合俗”的姿态来对待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而表达一种“不言言”、“不物物”的真意。  相似文献   
959.
茶壶·故事     
正说起提梁壶,那就不得不提到苏东坡。传说提梁壶最早出自于宋朝大学士苏东坡之手。苏东坡晚年弃官闲居蜀山,不但恣意妖娆旖旎之景,还忘情吃茶品茗之间。蜀山之地既产素负盛名的「唐贡茶」,又有玉女潭的「碧泉好水」,还有国内争求的「紫砂壶」。这三样圣物齐聚于此给不得志的苏东坡平添了怡然自得、物我皆忘之感。但苏东坡却仍然感到美中不足。究其原因乃是紫砂壶容量太  相似文献   
960.
追求自然、崇尚自然,这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种普遍的民族审美趣尚。而在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趣味的形成过程中,山水作为一种自然对象,不但充当了从老在哲学上的自然之道向艺术审美上的自然之美转化的中介,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自然观”的影响下,启发、促成了自然美审美理论丰富内涵的展开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