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334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1114篇
社会学   13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快乐青春》2020,(1):29-3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也就是说,同学们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而不能依赖老师的批改。一篇作文写完后,要静下心来,逐字逐句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要仔细甄别、推敲,做到精准运用。在一次一次的修改中,自己的作文水平无形中也就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2.
3D细节描写是一种立体的3D视角,能将平面的画面直观地显现成3维的立体画面。《丰乳肥臀》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有一部分是明显的3D描写,让读者融入情景、直观感受。尽管莫言不是有意识进行3D描写,但有意识地立体地细节描写写出了3D效果。  相似文献   
63.
禅宗与庭园——对日本枯山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的基本义理在于“心”和“顿悟”:“心”为禅宗哲学的义理的基托,其实就是强调主观性体验,而“顿悟”就是主观性体验发生突变的主要手段。在对日本枯山水的分析中,着重研究了枯山水中存在的两种基本的意境美:凝固美和枯淡美。凝固美就是研究在日本的枯山水中所展现的沧桑之美,枯淡美就是研究在日本的枯山水中所展现的悲怆之美。在论述枯山水两种意境美时,把禅宗的义理作为论点贯穿于整个文章论证之中。  相似文献   
64.
本文追溯了中国古代自传文发展的历史线索,挖掘了自传文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5.
柳宗元和元结都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使山水游记在艺术上走向成熟,仔细研读两人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有颇多相似之处,柳宗元在艺术上对元结山水游记在景物选取、意象描写、环境创设及情感透露等方面有很多借鉴和接受.  相似文献   
66.
中国古代山水诗画用艺术来表现自然,用自然来隐喻人生,从人生又回到自然和艺术,使艺术人生化,又隐含着人生的艺术化,从而创造出山水诗画独特的中国式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67.
美国殖民地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荒野描写是自然文学的起源,是早期清教徒认识和诠释北美荒野的主要文学创作形式。清教思想与荒野描写结合,赋予了北美荒野为欧洲移民所熟悉的基督教意象,确立了对美洲新大陆的地域认同感。同时,富有清教精神的荒野描写促使欧州移民关注对人内心和灵魂的探索,使他们能感悟神的启示,即在蛮荒之地建造上帝之城,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构建本土化的民族文学、文化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8.
《浮生六记》以丰富的艺术“空白”展示其丰厚的内涵,彰显着文本“空白”的魅力,使无数读者自由翱翔在“空白”天地,尽情享受含蓄之美。本文拟联系接受美学的“空白”理论对《浮生六记》的两性之爱、人物描写、人生体验、景物描写、情节描写等所存在的艺术“空白”予以一定的探究,以期进一步揭示作品丰富的内蕴和独特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69.
<三国志演义>心理战术描写特征的成因大致有三:其一,社会现实、个人遭际对作家创作心态和价值趋向的影响;其二,文学传统及文人忧患意识对作家关注焦点的影响;其三,读者的审美趣味、接受心理与作家审美理想的同构.  相似文献   
70.
看过小说《兄弟》(余华)的读者,大概很少无动于衷于小说中夸张、滑稽、搞笑的场面描写以及放肆的语言暴力,而对于许多严肃的批评家或那些对余华有所期待的读者,则可能大失所望。实际情况却是,越是专业的批评和善意的讽刺,越是促成了小说销量的直线飚升,这既出人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