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74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14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傲岸泉石”出自《文心雕龙·序志》篇“赞曰”,其词义涉及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人与物等一系列关系,可以说是全书文论思想的一个浓缩。以往学界对它的解释大致可以归为四种:纵情山水说、高傲隐居说、自然本然说、逍遥自得说,每种说法都有合理之处,亦有不足。结合具体语境考察,可知“傲岸泉石”强调的是审美主体的作用,指的是文学创作时一种逍遥自得的本然状态。它与强调审美客体作用的“江山之助”一起构成了刘勰文学理论的根基。  相似文献   
82.
沈游 《老友》2014,(4):52-52
正四大名亭,是我国古代因文人雅士的诗歌文章而闻名的景点,分别是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湖南长沙的爱晚亭和杭州西湖的湖心亭。醉翁亭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是去琅琊寺的必经之地。据《琅琊山志》记载,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了一座亭,因为欧阳修自号"醉翁",所以以此名亭,并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醉翁  相似文献   
83.
自西汉文翁兴学以来,巴蜀人才辈出,就有“人文之盛,天下莫与京焉”之说。近代以降,外侮不断,泱泱大国,金瓯残缺。在抗击外侮、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护法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巴蜀爱国正直之士更是以身作“马前卒”,以笔作刀枪,谱写了一曲曲凛然激烈的壮歌和一篇篇义薄云天的散文。这些作品是巴蜀近代革命风云的镜子,是爱国爱民的策论,是山水人物的画卷,是社会人生哲理的揭示,具有丰厚的审美内涵,充分展现了近代巴蜀大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貌,以及“巴蜀人文天下盛”的宏伟壮观。  相似文献   
84.
在鄂西南地区建设"湖北三峡城市群",无疑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意义的决策。这一区域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还有着极其丰厚、极富现代价值的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浪漫的巴楚文化、典型的三国文化、创始的神农文化以及富于神奇色彩的山水文化,足以装点"三峡城市群"的门面,提高城市群整体形象的文化品味,也可以提升"三峡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85.
杜牧26 岁及第入仕至50 岁去世,其间三为幕府吏、四为刺史,所到任所有七处州郡;四为朝官,从外郡赴阙,三次由扬州经汴、宋入京,一次溯长江、汉江,经南阳武关、商山抵京。诗人在任所及途中创作80 多首山水记游诗,占其诗歌总数1/5 强。他的山水记游诗描绘了山川形胜、风土人情,流露出积极仕进、怀才不遇、消极隐退、仕隐两难、思念家乡等多种思想情绪,富有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86.
数字     
<正>8000万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今年拟投资八千万,打造以湖南经典爱情传说《刘海砍樵》为文化背景、以张家界天门山自然山水为舞台背景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是目前湖南规模最大、投  相似文献   
87.
贺根民 《天府新论》2013,(5):145-149,158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感悟自然生命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价值,以致从礼教人伦和天人之际两个维度来谋求身心的谐调。移情观照下的自然山水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人类社会的印迹,它们逐步由欣赏的对象演变为构建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并堂而皇之地跨入了传统文化的殿堂。一旦自然山水被人为添加修、齐、治、平等价值因子,自然山水就逐渐剥离事物的原初本性,而染上了善恶判断的道德色彩,嬗变成千古文人抒写心志的一个重要凭借。  相似文献   
88.
杨晓君 《现代交际》2014,(6):F0002-F0002
<正>白云乡,1956年生,河北馆陶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留校任教。现为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完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文史馆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河北省政协常委。擅长山水画,所作太行大坡系列作品,注重山水精神的营构与表现,画风庄重严谨、朴厚雄浑。  相似文献   
89.
自古以来中国人爱山敬山,从远古时期到历代的文人骚客,都对其表达着赞美与热爱,为什么我们对大山如此的着迷,本文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文化心理等方面探寻中国人的"乐山"情结。  相似文献   
90.
三客 《今日南国》2010,(13):48-49
昨夜赶到广西阳朔,一觉醒来,晨光初照。从宾馆出来,去一个很没名的地方吃一碗最好吃的米粉,然后背上相机,漫步在漓江之滨,在晨风中不紧不慢地来到汽车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