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205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77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58篇
理论方法论   107篇
综合类   1503篇
社会学   160篇
统计学   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和”是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核心范畴,铸就了中华民族乐感文化精神。“中和”作为哲学范畴,与西方现代理性的发展殊途同归,二者都强调多元主体性及其间的平等存在样态,都强调主体间的对话交流与共在关系。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共同性与共在关系,打破了西方理性史书写的欧洲中心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与男性中心主义。因此,中国文化自身具备的现代化质素,可以而且应该与西方文化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对话与交流,从而对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及其文化存在的应然状态提供学理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92.
反对文化冲突和恐怖战争:文化间对话的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区分了交往中对实践理性的三种运用,其中包含着对实践理性的误解。文章通过对哈贝马斯理论的修改提出对文化间对话的三种主要类型:实用的—策略性的交往、道德的—普遍的商谈、伦理的—解释学的对话,再加上一种子类型:悲痛的对话或者辩论。这些对话类型为文化间对话提供了可能的样式。  相似文献   
993.
吕蔚 《唐都学刊》2004,20(5):47-50
"安史之乱"对盛唐诗人的心态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盛唐时期相比,战乱中的山水诗呈现出新变的特征:盛唐诗人将愤世哀世、悲天悯人的社会意识注入对山水的观照中,显示了儒家强烈的入世精神;盛唐诗人由开阔的胸怀转向对自我心灵的关注,在对山水的描绘中显示出奇崛深幽的个体忧愁;战争中的山水诗不再体现平静而超然的心态,而流露出枯淡空寂的情调。从山水诗的变化也可窥见战时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4.
陈纪然 《学术交流》2006,(6):161-164
《史记》的传布和研读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问题。在汉代,主要由于政治上的羁绊,使得《史记》没能广泛传布。这一时期,对《史记》主要局限于政治意义的解读。晋唐间,主要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人们克服经济、技术等困难,亲手传抄《史记》,使得《史记》的流传较汉世更为广泛,因此研读也渐为深入,逐步走向阐释《史记》学术意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995.
山水诗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心灵境界。山水审美参与士人主体的内在建构和心灵完善,是对传统政治人格的极大补充。这一参与建构的过程呈现出历史阶段性:晋宋山水突出了个体意识的觉醒,为士人打开了一个相对独立于朝廷、政治的审美境界,为个体人格注入了非功利的审美因素,山水的审美品貌和依托形式也大致确立;唐人山水突出了情理的和谐交融和感性生命的自由舒展,创造出壮阔雄浑的山水兴象和秀逸明净的山水诗境,但中唐的文化转型造成传统人格的萎缩,也使山水境界从荒野林泉转向都市亭园,启迪着宋人的山水新路向;宋人山水突出了对宇宙人生之理的关注,将山水也纳入人文精神的范围,宋学中理学标举的天理本体与苏轼蜀学所提倡的情本体,使士人在山水中定位的理想人格朝不同方向发展,并对明清以后的山水美学与人学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面临现实困境,或由于启蒙理想的破灭,或由于生存境遇的挫折,或由于政治环境的压抑,现代闲适小品散文作家往往避开喧嚣、烦躁的现实世界,流连于雅静自然山水间以寻得生活情趣,追求精神自由,寻得心灵愉悦。自然山水的幽静平和给予闲适小品散文作家们深沉而宁静的精神慰藉,山水写作自然顺理成章地构成了创作主体重要而不可忽视的部分,这部分创作既为我们解读作家的内心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绝佳的休闲读物。  相似文献   
997.
文化间性是国际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可交流性即文化的开放性。文化间的开放性并不表示对话是平等的,壮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寻求文化共性是其对外传播并融入国际主流文化的关键。文化间性主义对弱势传播的壮族本土文化进入强势文化领域,进而张扬本土文化的个性,与国际主流文化平等对话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对古汉语虚词"而""已"和习惯说法"若是(如彼、如此)其……"作了与传统不同的解释,连词"而"字用在主谓之间纯粹表示逆接;陈述语气词"已"字用在陈述句句尾,主要表示肯定论断;"若是(如彼、如此)其……"等并不是"其……若是"、"其……如彼"的倒装,应该是两类性质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999.
正时间:2013年10月25日李雪梅(以下简称"李"):沃尔夫教授,您好!我知道由于您个人的兴趣的缘故,您一直在关注音乐、文学、绘画、电影和建筑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文学和音乐之间的关系。您的《小说的音乐化——媒介间性的理论与历史研究》很快就要与中国的读者见面了,我想请您谈谈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研究,您在研究过程中碰到过哪些印象比较深刻的问题?维尔纳·沃尔夫(以下简称"沃"):早在少年时代我便对文学和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  相似文献   
1000.
家乡的土炕     
汪洋 《老年世界》2013,(17):25-25
离别生我养我的家乡二十年了,“乡音未改鬓毛衰”,但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小米、土豆……家乡的人文习俗至今使我难以忘怀,特别是家乡的土炕,每当三九严寒的冬天、每当北风呼啸的夜晚、每当睡在发凉的木床上……我便想起了当年热乎乎的土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