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105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66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664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曾凡 《殷都学刊》2012,(2):48-53
《淮南子》女娲神话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淫水等神话因子有古老的历史渊源。近几十年来的彩陶文明、甲骨卜辞等考古发现证明,以上神话因子含着极为古朴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社会文化内容,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生活状态和原始宗教生活。  相似文献   
62.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祭仪式。在古希腊戏剧萌芽、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古希腊社会、宗教环境的束缚,洋溢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从古希腊戏剧的题材、结构、情节乃至内容里,都可以找到宗教仪式的影子,所以古希腊的戏剧演出自始至终都不仅仅是一种纯娱乐的活动,而是城邦政治生活和宗教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3.
李光辉 《殷都学刊》2008,29(3):109-114
沈从文的女性崇拜极具现代品格,这使得其在现代作家中独树一帜。他提出重建民族品德,并将女性视为重塑民族品德的载体。这种优化女性的做法不具有女权或革命意义,它深受民族心理与习俗的影响,也与其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探求其女性崇拜背后的心理隐秘,有助于从创作心理上解读沈从文的作品。  相似文献   
64.
石头崇拜与中华玉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打造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玉,玉石分途,玉便进入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并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玉的文化功能表现在祭祀、政治、风俗、礼仪等多个方面,具有祭器、权器、礼器和玩器多种文化内涵。中华玉文化的形成,有着原始石头崇拜的深厚背景。  相似文献   
65.
东明 《今日辽宁》2007,(3):42-45
信奉的原始宗教慕容鲜卑人和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古代其他民族一样,在对世间万物崇拜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出原始宗教观念。他们崇拜的对象很单纯,主要是自然。自然崇拜是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6.
鼎是商周礼器中的代表性器物.在它身上,既凝聚了现实生活的世俗性,又饱含古人的文化想象.本文从其创制入手,通过分析上古文献,阐述商周时代鼎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世俗"二元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67.
李鹤立 《学术论坛》2008,31(3):68-71
纳西族东巴文化中的"署"崇拜及其相关的祭祀仪式"署古",是东巴教中最为庞杂的内容之一.目前学术界关于"暑"崇拜的性质尚存歧异,文章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署"崇拜的性质作进一步探讨,并试图说明署崇拜与山神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8.
雷州石狗崇拜变迂与民族格局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州石狗崇拜是以原始的狗图腾崇拜为根源,以生殖崇拜、守护神崇拜为后续生成主体,具有多重性的、特征鲜明的区域民俗文化事象.石狗崇拜的变迁与宋代之前原住少数民族的大量迁出及宋代以后汉族的大量迁入所带来的民族格局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唐代回纥是我国现今新疆维吾尔族的直系先民。回纥早期信仰萨满教。摩尼教传人回纥后,萨满教之国教地位丧失,但对回纥社会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王四达 《江汉论坛》2008,(5):125-129
神、圣崇拜是中国古代"一以贯之"的精神传统.它经三代"法天"到东周"崇圣",至汉代终于在帝王身上集结为"唯神"、"唯圣"的价值取向,从此"万变不离其宗".而当帝王成为神、圣的化身时,神圣价值就走向了它的反面.不但丧失了拷问世俗的积极功能,反而变成对世俗政权的屈从与维护,对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的扼杀.中华文明从先行到落后的历程与这一精神传统的形成是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