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269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50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631篇
理论方法论   141篇
综合类   2139篇
社会学   492篇
统计学   15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言说体验之境并显示其中蕴涵的人生意义,既是文学言说的追求所在,也是文学言说的困境所在。不过言意矛盾并非仅仅体现为欲说之“意”难以转化为传达之“言”,其间的矛盾至少包括三种形态:“意”的丰饶与“言”的贫乏;语言本身固有的含义遮蔽了意义的表达;以及先于个体存在的语言对思维的限制。因此,言意矛盾实际上存在于两个过程之中:“意”向“言”的转化和“言”对“思”的禁锢,后者乃是更深刻也更根本的言意矛盾。  相似文献   
32.
陈仕持 《船山学刊》2006,(2):149-150
周立波负责选编了《1959~1961散文特写选》,在其长篇《序言》中,他睿智地兼顾了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坛人情,表现了不凡的学理底蕴。这是一篇精彩耐读的序文,细读并研究它,是周立波研究的题中之义,也有助于了解当年的文坛风气。  相似文献   
33.
结合“中国哲学”与“哲学在中国”的区分的问题的提出,从“哲学”概念的来源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入手,以西方哲学理论为基础,最终得出“中国哲学”系合法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4.
进入21世纪以来,哲学思维科学的研究再一次成为人们深度关注的重要课题.这一研究广泛涉及到中西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当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李越 《江苏统计》2003,(12):30-30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情况和问题,我们要从组织策略、监管措施、方法制度等多方面,多管齐下,达到确保数据质量的目的。在组织策略上,要积极改进层层考核和干部管理中以数据论政绩的模式,保证统计工作不受任何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同时,要加快统计现代化建设步伐,减少中间环节;在监管措施上,  相似文献   
36.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热潮奔涌的日子里,曾有一支团队从太湖之滨的姑苏古城出发,日夜兼程护送苏绣珍品《毛泽东在庐山》赶赴伟人故里——湖南韶山。这幅绣像诞生及护送过程中的感人故事,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37.
付英 《中国统计》2008,(1):40-41
从2007年开始,我区正式实行"在地统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但顺利完成交接,而且创造性地开展多项工作,成效显著.回顾近一年来在地统计开展的全过程,给了我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38.
因生存的压力两地分居,一对相爱的夫妻约定每一个周末都要甜甜蜜蜜地一起度过。然而,在两地的奔波中,两颗心却越走越远,一个冰冷一个疯狂。现实终于无法承受痴情的负累,周末的团聚演变成血腥的灾难。  相似文献   
39.
大哥初见大嫂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不禁暗暗惊呼:要命!大嫂也有同样感觉,一时间竞没能掩饰住少女的诧异,大哥在描述时,还一脸惊奇,似乎身在十年前那个瞬间。这让人想起《红楼梦》,想起宝黛的那场旷世初见。大哥说,书里的东西靠不住,现实远比艺术丰富。  相似文献   
40.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