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333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01.
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是有效缩小教育差距、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实践载体。构建民族地区“互嵌”式教育对口支援模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基本遵循,亦是对以往“嵌入”式教育对口支援模式的守正创新,不仅能够转换支援双方的既定角色,实现相关主体利益的均衡发展,而且高度契合了“后支援时代”的帮扶要求。为使民族地区“互嵌”式教育对口支援实践活动持续推动区域教育协调发展,须强化顶层设计,引领“互嵌”模式之向;健全治理机制,保障“互嵌”模式之效;增强文化调适,升华“互嵌”模式之质。  相似文献   
602.
诉源治理是在坚持“枫桥经验”指导社会治理、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基础上的创制和发展的,其和平共处、团结协作、共融发展的价值取向本质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观具有统一性。凉山彝族地区的“德古”调解是少数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解纷模式,虽然“德古”在凉山的社会结构变化的不同阶段被赋予不同的时代特征,但“德古”作为地方治理资源所表现出来的弹性,决定了它是地方治理的稳定因素。“德古”纳入现代规则体系下统一管理的“德古+法律”模式,坚持了诉源治理事前预防与化解的宗旨,实现了诉源治理所追求的多方主体合作、一体化运行的秩序。由于诉源治理的主导力量恪守国家法,在相关配套不完善的条件下,该模式的运行出现瓶颈。应重视民族互嵌型格局的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出发点,探索当前民族地区诉源治理不断推进的法治化路径。  相似文献   
603.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23,14(2):32-39, 154
推动经济互嵌式发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着眼点和切入点。从经济上看,互嵌发展是不同民族之间通过市场和非市场的经济交易形成的渗透关系,通过经济互嵌式发展,不仅扩大了各民族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选择空间和技能、偏好的匹配空间,而且还展现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自由、相互包容的精神关系。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利用人口普查资料,从城镇化、受教育程度、就业结构、空间分布等方面综合评估各民族经济互嵌程度,发现各民族经济互嵌程度已有显著提升,但族际差异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各民族经济互嵌发展、促进各民族同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04.
2014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对民族互嵌社区的研究不仅要重视理论研究,还要加强对具体民族互嵌社区的个案研究,从而为民族互嵌社区工作的推进和发展提供参考。在查巴奇民族互嵌社区的形成的三个阶段中,鄂温克人经历了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大转型。面对现代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政府和个人层面都要积极主动做到文化自觉,在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民族互嵌社区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形式迎接现代化带来的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605.
西部不仅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理空间,更是各民族世世代代交错混居的共有家园。近年西部作家以民族互嵌为切入点,通过对地方社会经验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再现,书写出西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心理上的相互嵌入。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创作为文学如何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范例。梳理有关的书写经验,有助于启迪和鼓舞当代作家积极发挥文学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价值引导力,有助于引导人们自觉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这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人心”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6.
民族互嵌式社区不仅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深化民族关系的重要场域,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微观社会单元。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效果的好坏与各民族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紧密相关。治理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治理模式是否科学有效。通过分析探究永福社区“嵌入式”治理的实践情况,发现“嵌入式”治理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致使民族互嵌式社区难以变革发展。因此,为解决治理困境问题,基于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治理要素和治理逻辑,建构了价值共同体—主体共同体—规范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四个子共同体,继而建构形成了“嵌入式”—“融入式”社区治理模式。在“嵌入式”—“融入式”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寻求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由“嵌入式”向“融入式”模式转变的实践路径,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互嵌”,以期为具有相似治理情境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