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9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183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177篇
人才学   8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822篇
理论方法论   330篇
综合类   2414篇
社会学   792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陪都电影为服务战时体制的需要,首当其冲成为承载革命叙事使命的媒介工具,并逐渐由原本的宏大叙事向女性叙事转型,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木兰从军"(女性革命叙事)、"革命的罗曼蒂克"(女性爱情叙事)和"娜拉出走"(女性成长叙事)三种模式.在这种叙事模式的指引下,视点聚焦、乡土认同与男性想象又成为陪都电影女性叙事的三个维度.无论叙事模式还是叙事维度,其本质都是革命叙事的"同质异构".  相似文献   
992.
抗战初期,中共满洲地下党在哈尔滨领导的“牵牛坊”系列左翼文化活动,对左翼文化阵营中的东北女作家萧红、白朗产生深刻的影响。借助于中共满洲地下党创办的《夜哨》和《文艺》等报纸副刊考察,萧红和白朗的文学创作从沙龙文化走向社会文学,萧红和白朗在哈尔滨的文学实践,为以后流亡关内从事抗战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战初期的哈尔滨左翼文化活动成为东北现代女性文学发生的影响因子,使发轫期的东北现代女性文学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迥异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考证呈现了左翼文化活动对萧红、白朗的启蒙,两位女作家的左翼文化活动,展现了夜幕下的哈尔滨文坛的一角,从而对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抗日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93.
詹姆逊认为当代西方电影是典型的大众文化,具有影像资本化、虚假的怀旧、主体中心地位消失等后现代特征。当代西方电影的后现代特征是由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环境造成的,电影形象全部被转化成可消费的商品,缺乏历史深度。詹姆逊对于当代西方电影的后现代性所带来的历史深度的削弱、主体情感的消逝和集体伦理价值观的摧毁持批判否定的态度。通过批判当代西方电影的后现代性,詹姆逊旨在批判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从而寻求资本主义社会的出路,描摹未来生活的图景。  相似文献   
994.
作为香港电影的重要电影企业,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拍摄了多部依据明清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这些影片在对原著小说情节进行影像再现时,采取了“节选”“浓缩”“杂糅”等不同方式,这既是源于电影与文学在叙事篇幅方面的潜在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和原著小说某些情节、人物的特殊性存在必然的联系,更与影片导演的创作主体意识息息相关。邵氏明清小说题材电影对于原著情节的改编和呈现不仅投射出香港电影艺术家对于这些古典名著的独特理解与诠释,也为其后香港电影的此类艺术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95.
叙事模式是社会政治、文化特征在文学艺术界的反映,是文学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套路.陪都电影在叙事模式上呈现出"木兰从军"(女性革命叙事)、"革命的罗曼蒂克"(女性爱情叙事)和"娜拉出走"(女性成长叙事)三种明显的模式化倾向.这几种模式彰显了陪都电影的价值诉求,在本质上仍是革命叙事的"同质异构".  相似文献   
996.
作为20世纪30年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张天翼具有明确的生产者意识。这意味着,对他的写作应放到文学生产关系中去看。读者对他来说,既是争取的目标,又是可供激活的对象。将他放在文学市场中去考察,才能理解他如何沿用通俗形式,又在叙述上有激进的实践。他把文学看作社会生产形式,竭力提倡文学的公共性。张天翼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即左翼作家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去激活文学的政治潜能。  相似文献   
997.
今年讨论度最高的电影,莫过于《隐人尘烟》,随着电影热映,电影营销也再一次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热点。舒适圈里越来越难《隐人尘烟》的地域背景是导演李睿珺的家乡,演员除了海清,其他几乎全部都是当地的村民。刚上映时,几乎全网都在夸这部电影,《隐人尘烟》在营销上赚足了关注。前不久,《隐人尘烟》却突然下架了,评价也走向两极分化,有观众称“好像跟着镜头一起度过了银幕中的一年”,有人质疑电影塑造的农村不是新时代的样貌。  相似文献   
998.
美国当前一些关于少数族裔“隔都”的教育电影,其主要讲述教师试图以个体的超人意志,通过教育来救赎底层学生的故事,只不过在种族歧视、阶级不平等的背景下,其呈现的救赎神话,终究遮蔽不了这里青少年难以接受正常教育,被迫形成底层贫困人口代际再生产的冷酷现实;电影中反奇迹叙事之少数族裔底层青少年——隔都的“坏小子”们中盛行的反教育文化,展现了美国国家认同危机,映射了他们对白人中产阶级教育体系的失望与抗拒心理。隔都教育电影美学风格上突出的少数族裔特征和视觉化、听觉化特征,使其成为新的更酷的视听景观,表征了国家认同危机下当代美国社会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999.
21世纪电影理论所展现出来的"根茎"(rhizome)状态说明了电影理论已经摆脱了以往单向性的发展模式,成为相互纠缠的"根茎"网状样态。实验精神的双重性,民主精神的双重性,概念本身的双重理解和事物作用的正负作用,以及数字技术的运用(非数字化而是CG、VR之类的影像创造),带来的电影理念的嬗变,预示了未来电影在理念与技术上突破的可能性。这是对电影理论的预期,也是对后现代电影理论的想象。  相似文献   
1000.
战争与冲突时刻伴随着社会活动和政权的更替,而电影作为历史书写和群体价值观的载体,是超越记忆的存在. 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媒介塑造的美国形象由过去主要依赖地理条件来连接各自区块的熔炉,转变为由商业与技术相交织的混合体. 电影从诞生至今,持续保持的首要定位是一种商品,其次是满足文化意识的传承和美学艺术的发扬. 将艺术、商业与大众娱乐杂糅在一起的好莱坞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探究美国文化和社会历史的窗口. 好莱坞受惠于战争和社会冲突的成果不仅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而电影有超越媒介技术和文化宣传层面的更深的传播影响,能够双向助力于产业生产者和消费受众意识形态的变革. 与政治合作是好莱坞曾经的资源和策略,而全球化则是华莱坞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