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本文从思想内容"市井百态无所不包"和表现手法"亦庄亦谐入木三分"两个方面,对刘长虎的短篇小说集《一看你就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论,说理透彻,论据充分,无论是对加强作者的写作水平,还是对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都是一篇良师益友之作。  相似文献   
42.
清代扬州评话小说《清风闸》具有市井小说性质,在中国小说史分类方面,这是一个不受重视、但很重要的类别。《清风闸》成书以后继续演变,演变的力度很大,作品性质有所变化,这反映市井小说不断发展。这部作品塑造了小说史上罕见的市井人物皮五辣子,表现出市井小说的思想深度和审美个性。此书还广泛反映市井生活和民风民俗,有多方面珍贵价值。  相似文献   
43.
卧箜篌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弦鸣弹拨乐器——箜篌的一种,在宋代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国内外对于卧箜篌起源及发展的研究较为成熟,而缺少卧箜篌消亡原因的探究和系统性总结。立足国内外研究成果,采用文献调查法、分类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一方面,提出卧箜篌的兴起时间尚不能肯定、需考古实证佐证的观点;另一方面,与朝鲜的玄琴相对比,从文献及考古材料出发,总结提出卧箜篌在中国消亡的原因,即宫廷的垄断、其他乐器的冲击和市井文化的兴起。并在此基础上,为传承传统文化提出了“民族交流、不断改进、加强重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小说模式化类型化对于强调个性与创新的文学来说是个矛盾,但是它在通俗小说中的存在和盛行有其理由,这和民俗类型性特征有关,也和世俗文化生活中的接受习惯及情趣有关。  相似文献   
45.
在提及章回小说早期的辉煌时 ,人们常常提及其类型的演变 ,如何由讲史、传奇、神魔而世情。然而这些小说几乎都源于民间说话 ,由此导致的明显特征便是形象复现。形象复现决非仅仅来自摹仿 ,它似乎已成为一种原则 ,为文人近乎自觉地选择与运用。可以说 ,初兴期章回小说 ,恰恰是以空前的形象复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互文本”系统 ,重新演绎了长期以来说话中所蕴含的市民意识。追索四大类型演变中的交织情况 ,可以进一步理解初兴期章回小说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46.
"说话"伎艺是宋元时期尤其是宋代繁盛的市井表演伎艺。它对话本、章回小说等文体特征的形成有着显著直接的影响。从"说话"伎艺人姓名称谓角度,运用语义学、民俗学等学科知识,对宋代"说话"伎艺人进行分类分析探讨,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其中所折射出的宋元时代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47.
明代后期王朝衰败,矛盾丛生,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兴起。冯梦龙在编撰《三言》时,就折射出了明末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也展现了其自身的道德评判标准。本文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通过对此篇白话小说所褒贬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冯梦龙在明末市井气息浸染社会各阶层的状态下所发出的隐性的价值呼唤。  相似文献   
48.
综观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民俗内容始终贯穿在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与环境氛围之中。从民俗角度看,现代市井风情小说可说是特定社会领域的民俗以文学文献方式所作出的间接展示;从文学角度看,是具有"市井"民俗色彩的特定内容构成了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的题材特征,这也是现代市井风情小说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根源。不少作家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用心灵的感悟去体认市俗风土人情,开启市井风情的情感与艺术空间,从而指向社会、人生的不同层面,传递出作家自身的人生感悟与审美情趣。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武汉的花楼街,江南的水乡,南国的港湾,所有这一切都凸现出浓郁的市井民俗特色,充分体现了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的民俗学价值和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49.
宫廷雅乐接受民间新声的影响,历来有之。然而,无论从范围、规模还是深度来看,南朝乐府民歌为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程度,是此前任何朝代都难以比拟的。文章从南朝宫廷的市井风气、官僚队伍的经商热潮和统治阶层的出身背景等方面揭示其中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这些原因和南朝文学新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0.
卢云峰 《理论界》2006,(3):190-192
张爱玲成功的原因除了她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篇篇千疮百孔的爱情故事、一幕幕对人性近乎残酷的解剖外,恐怕当属她的语言风格。张爱玲既有着不厌其烦的袭旧,吸取古典文学和市井小说的营养,又有着坚持不懈的创新,自觉融入现代派手法并独创苍凉且不落窠臼的叙事语言,从而形成了独特“张爱玲体”的语言风格。“张爱玲体”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其文化背景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