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39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宋元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十分盛行,如前所述,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62.
宋琬与施闰章均为清初著名诗人,号称"南施北宋",两人遭际不同,诗作风格也迥异,但两人友谊深笃,一生中虽然相聚时间无多,但两人诗文往复,友情越时日而无衰,两人相知相契,相慰相藉,交游的诗文即丰富了清初诗坛的创作,也谱写了人间友谊的篇章.  相似文献   
363.
榼山大云寺从北朝至民国历经千年风霜,抗战时不幸被日军炸毁。清初沁水人张鋡编纂的《榼山寺志》,记载了大云寺历代僧人事迹、寺院兴建历史、士僧交游的题匾诗文以及寺院的自然文化景观。通过寺志,可见大云寺创于北魏,唐代获敕,历宋金元,至明清时,在寺内僧人与本地士绅的合力下,寺院臻于极盛的历史。考察大云寺的变迁过程,可见明中叶至清前期是寺院发展至为关键的一段时期,其时大云寺俨然成为沁水县内的佛教中心,官员、士绅、僧人交游频繁,《榼山寺志》亦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64.
清代诗人黄仲则,生平屡遭不幸,科举考试接连败北,诗作时有凄凉之音,以致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黄是一个落魄失意、孤苦伶仃的诗人。本文试图考察出,其交游颇为广泛,且有众多知己。其交游诗因对象身份不同,或侧重于才,或倾注于情,与其所处的文学环境、社会交游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5.
王禹偁是北宋初年最重要的文学家,晁迥也是北宋初年重要的士大夫.两人因桑梓之谊而弱冠相交,在此后的宦游中又互相慰勉,互赠诗文以寄情.两人以各自相同或不同的方式对北宋早期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王禹偁与晁迥的文学交游和影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见出:一、为宦以前的师从之谊;二、仕宦之后的相互慰勉;三、两人在宋初文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366.
朱熹与辛弃疾相知甚深,交往甚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交游事迹、思想碰撞、情感体现进行系统的述考,有利于朱、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367.
行县,指的是官员对属县进行巡视的活动,任务是劝农和抚恤。行县起源于先秦,在东汉演变为一项固定的制度。与行县相关,行春活动也是地方长官的职责,一般在春季进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行县制度在唐代主要由州郡长官承担,职责是劝农抚恤。在行县活动中,刺史创作了反映农事活动的诗歌,表现出悯农善政的情怀。同时,刺史往往藉行县之机悠游山水、宴集唱和,当地文人也乐于与刺史交游,增强了当地文坛的凝聚力,促进了干谒诗、交游诗、送别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368.
白居易与元稹是知交好友,二人在政治上虽有一致之处,但也有分歧,通过梳理他们的交游可反映出二者之异同.从元、白与刘禹锡的交游可以看出二人对永贞革新持同情态度;从他们与牛僧孺、李德裕的交游可以看出元稹更接近李党,而白居易则超然于党争之外;从他们与裴度的交游可以看出白居易反对宦官专权,行事洁身自爱,而元稹后来则对宦官有所倚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