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22篇 |
免费 | 105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23篇 |
劳动科学 | 26篇 |
民族学 | 41篇 |
人才学 | 68篇 |
人口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544篇 |
理论方法论 | 106篇 |
综合类 | 1497篇 |
社会学 | 393篇 |
统计学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131篇 |
2019年 | 119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273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185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81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182篇 |
2007年 | 146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作为一个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的下属,个个精明强干,但现实生活中常常不尽人意甚至令领导者头痛的是,总有个别甚至一小部分下属能力素质不强,甚至相对较弱,难以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对这部分下属,高明的领导者常能和衷共济,善于想办法使他们由弱变强,这样不仅受到下属的拥戴,而且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其实强将手下并非没有弱兵, 相似文献
222.
223.
通过对361份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工作场所乐趣与工作重塑、工作旺盛感、员工创造力显著正相关;工作重塑与工作旺盛感、员工创造力显著正相关;工作旺盛感与员工创造力显著正相关;工作重塑和工作旺盛感在工作场所乐趣和员工创造力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提出企业应将发展工作场所乐趣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鼓励员工进行工作重塑。未来,可以从工作场所乐趣的不同维度所产生的结果差异性,结合乐趣活动的类型考虑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以及探索个体对乐趣活动的评价和后续反映是如何改变的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24.
一、职校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 (一)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 一部分职校生在中小学时期由于学业长期处于不良状态,长期积淀导致了其非智力品质的弱化,如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减弱,逃避学习、情绪上悲观失望,毫无信心,一次次的失败,促使他们对此做出了不正确的归因,从而形成了"习得性无助". 相似文献
225.
22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经济生产活动、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涉及经济交往、政治认同、文化交融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核心要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自强意识与使命意识;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共有精神家园的自豪意识与守护意识;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的政治意识;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自尊意识与责任意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27.
刘承华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3):36-42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宗教进行比较,指出西方宗教中的神是由超人类的终极之神所赋予,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罪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单向的皈依,其宗教态度是膜拜,其价值张力是远离世俗;中国宗教中的神则是由现实中的杰出人物经过修炼而成的,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畏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双向的交换,其宗教态度是恭敬,其价值张力是固着世俗.文中还以此解释了中西宗教中其他一些方面(如对异教的态度、宗教的地位、屋顶造型以及不朽观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228.
教师职业动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守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35-38
教师职业动机是直接推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满足教师某种心理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教师职业动机分为 :职业兴趣、教学效能感、外部目的、职业价值观。外部强化可以激发教师职业动机 ,但应注意外部强化的控制行为功能和提供信息功能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229.
从《尚书》中的时间标度可以看出先秦人的时间意识是具体的 ,与天时物候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其中充满了“本源时间”和“时机”感 ,保持着天人之间的张力和谐。同时《尚书》的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循环和永恒的两个时间维度 ,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却又和谐并存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先秦人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