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0篇 |
免费 | 89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20篇 |
劳动科学 | 26篇 |
民族学 | 41篇 |
人才学 | 68篇 |
人口学 | 14篇 |
丛书文集 | 535篇 |
理论方法论 | 105篇 |
综合类 | 1486篇 |
社会学 | 391篇 |
统计学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153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119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273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185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81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182篇 |
2007年 | 146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近年来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微博不仅成为个人表达和展现的平台,也成为公众舆论和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尽管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政治效能感对于公民参与和政治参与有所影响,但鲜有实证研究从个体用户层面探讨中国微博用户自身的政治效能感和线下线上社会资本与其公共事件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对329位微博用户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大陆微博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公共事件参与程度颇低,而在微博上参与公共事件的程度则相对较高。内部效能感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传播与动员,以及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话语式参与呈正相关;外部效能感对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则主要集中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和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相对于桥梁型资本,粘结型资本对于线上和线下公共事件参与的预测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2.
薛洁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5):87-95
对我国部分普通民众进行的"公民公平感"问卷调查表明,人们在司法、医疗、住房、就业、教育、尊重和户籍制度等问题上,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过去与现在、地区间与行业间,都对社会有着基本的认同与公平感受以及较强的纳税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在引起不公平感的诸多社会现象中,人们对普通百姓看不起大病重病、贫富差距拉大和普通百姓买不起房三大问题意见集中,并把对抗大病风险的医疗保障、缩小贫富差距和调控房价等方面的责任与期望赋予了政府。 相似文献
53.
陆机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将"感物"理论引入到文学创作论中。"感物"说以《易经》的阴阳之学为哲学思想基础,并在《礼记.乐记》中以探讨音乐的产生方式被正式提出,随后文人学者在文学创作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广泛应用。陆机继承并发展前人经验,明确提出"感物"理论,并作了详尽阐发,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重大创举。 相似文献
54.
陈植乔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
对广东省6所民办高校395名专业课教师组织支持感、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实施集体测试,结果表明:教师组织支持感正向影响关系绩效,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不显著;组织支持感极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正向影响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在组织支持感与周边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要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绩效,除了要重视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外,还要关注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尤其是学校管理、工作环境和工作回报等方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5.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会在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中表现出嫉妒的心理,如听不得自己的爸爸妈妈夸奖别的孩子,或当爸爸妈妈抱别的孩子时会感到不高兴等。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想要立即扑灭孩子嫉妒的火苗,但你是否想过,孩子的这种心理缘何而来?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根据前人研究的结果,通过对福建省几所高校大学毕业生的三个方面的调查,探索了自我效能与学习成绩和就业信心的关系,发现就业信心与一般自我效能、择业自我效能及其各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大学入学成绩、大学学业成绩的相关不显著,同时与性别有很大的相关. 相似文献
57.
58.
谢忠宇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3):58-60
提起日本文化,在人们的印象中它只不过是先“借鉴”了中国文化,后又“吸收”了西方文化而已。似乎日本文化并没有什么可谈的。日本究竟有无自己的文化?回答是肯定的。本文将从神道思想、耻感文化、集团意识、岛国根性这四个构成日本文化的重要因素来探寻日本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59.
周艳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2):77-79
漂泊感是杜甫诗中尤其是后期诗中的一条情感主线。这种漂泊感常常伴随着孤独感,它首先是一种悲剧意识,表现为政治失意的孤寂,生活窘困的悲凉及故乡难归的失落;其次是一种栖身世外,回归自然的境界。在杜诗中,这种漂泊感有时是通过一些明确与漂泊相关的词来表达的;有时则隐藏在一些具体的意象之中。 相似文献
60.
师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作品通过对一个父亲——沉默诗人精神上荒原感的层层刻画,揭示了当代部分以色列人内心深处所存在的与建国初期迥然不同的一种心态——焦虑、困惑、茫然、沮丧、遁世的消沉心态。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荒原形象及其荒原意识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