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60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91.
对常微分方程教科书中采用的不同方式来定义奇解进行了讨论,指出了用包络定义奇解的不相容性和用唯一性被破坏定义奇解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2.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唐代传奇与魏晋南北朝小说从创作动机、创作题材到表现方法诸方面,都予以全面比较,翔实论证,从而结论为:唐人小说较之魏晋六朝小说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极为突出的进步:一、从“并非有意作小说”到“有意作小说”;二、由“志鬼神之‘怪’”到“传人事之‘奇’”;三、从“纪实”到“作意”。  相似文献   
193.
赣南采茶戏是客家艺术中一朵绚丽奇葩,剧目全是表现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爱情生活,没有一个才子佳人戏,角色行当主要是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最能表现赣南采茶戏特征的除了独具一格的音乐外,当数其歌、舞、戏三者并重的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94.
我国的两种“奇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奇"与"正"是<孙子兵法>和<文心雕龙>的重要范畴.二者虽然研究对象不同,具体操作迥异,但都是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南,都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因此,这两种"奇正"说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军事学和文艺学无疑是有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5.
中唐时期,以韩愈为代表的古诗文革新十分兴盛.在诗歌方面,韩愈因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不因循守旧,从而使其创作有了个性化风格,别开诗界面目.韩愈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其中尤以怪怪奇奇、险奥隐晦的诗歌著称,形成了险怪奇崛的审美风格.对韩愈诗歌的"怪奇"风格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深入了解韩愈诗歌的特殊风貌,而且对"怪奇"风格本身的特点研究也具有推动作用.陌生化语言的运用、新奇的意象、以文为诗三个方面是韩愈诗歌怪奇的风格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6.
柳宗元以“味”评论文章,形成了研究文学审美风格的奇味论。柳宗元的“奇味”是一种风格论,它是指文学的审美风格,是对文学审美风格的总体概括。柳宗元的奇味论倡导多元化的审美风格,主张新颖别致的创新性风格,反对险怪艰涩的风格。同时柳宗元的奇味论在多元化的审美风格中最为崇尚壮丽的理想风格,背后寄寓着国家强盛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97.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 ,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然龙学界却普遍认为“博徒”与“异乎经典”之“四异”皆为贬词。其实不然。它们恰恰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褒美之词。《楚辞》之所以能够博得“《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之美誉 ,关键是因为它“取熔经意 ,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刘勰由此而归纳出“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原则 ,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8.
研究了偶、奇q-相干态光场的振幅平方压缩性质。  相似文献   
199.
“奇”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经不断“美化”和“雅化”,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独特审美特征。在不同时代、不同小说家、理论家笔下,“奇”的含义有着很大的差异。对“奇”的含义,可以从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叙事、文章学等多个层面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200.
“奇”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最富活力的术语,使用频率极高,至今不衰。本文大致勾勒了“奇”在我国古代文论中传承、发展的概貌。探讨了我国古代一部分作家、文论家对“奇”的种种看法。归纳出“奇”的理论内容,即它包含了文学创作论和批评论的许多方面,如立意、语言、创作方法、作家人格、作品风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