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93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81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437篇
社会学   75篇
统计学   25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11.
李蕾  杨挺 《经营管理者》2012,(11):128-129
本文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GDP为指标)与房屋的平均销售价格进行了序列稳定性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得到了两者取对数后均属于一阶单整变量并且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协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分位数回归方法,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对房屋平均销售价格的对数值的影响进行了分位数回归分析,得出了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房价波动的显著因素,而且,通过选取14个具有代表性的分位点进行研究,发现在房屋的平均销售价格对数值的不同分位点处,国内生产总值对它的影响程度呈现出了一定的变化规律和细部特征。  相似文献   
212.
数据中国     
《领导决策信息》2012,(23):26-27
  相似文献   
213.
《人口学刊》2019,(2):77-86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转变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社会全面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围绕两者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同时对于我们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采用非线性方法就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1990-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由于我国处于老龄化社会的初期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明显提升作用,但从门槛模型结果来看,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已开始有所减弱,这种"增长渐进式衰减"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当前政府应抓住老龄化社会初期的发展机遇,加快建成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为日后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基础;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应对未来高度老龄化社会对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冲击,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进一步为开发老年人口红利寻找机遇。  相似文献   
214.
本文考察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预期寿命,挑战了广为流行的观点.本文首先解释"死亡人口平均年龄"与"平均预期寿命"指标的概念和差异;然后使用2004年在中科院18个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20个单位调查的死亡人口资料,检验"知识分子死亡平均年龄下降趋势"的可信性;并利用全国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计算受过本科以上教育人群的生命表和"平均预期寿命",得出中国知识分子预期寿命大大高于普通人群的结论,推翻了"中国知识分子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这个流传广泛且被反复引用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215.
人年数     
表示人口生存时间长度的复合单位,是人数同生存年数乘积的总和。例如一个人生存一年是1人年,两个人各生存半年也等于1人年,这三个人共生存2人年。为了计算人口的生存总年数,必须用人年数作为计算单位。人口统计中计算死亡率、出生率等指标时,都要用年平均人数,而年平均人数实际上也就是一年内人口实际生存人年数。  相似文献   
216.
劳动力结构调整滞后情况下,厘清农业部门劳动力转移现状是破解农业与非农业部门长期保持劳动生产率差距之疑问的关键.笔者通过建立一个包括现代农业部门在内的托达罗扩展模型,将二元土地制度和农村信贷约束纳入其中,从理论上构建符合中国特征化事实的逻辑分析框架,重新考察刘易斯转折的现状、区间及拐点,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中介效应分析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前土地制度安排和资本要素均对劳动力转移有较为显著的直接作用,并通过该路径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同的是,前者对劳动力转移表现为抑制效应,后者则可显著促进劳动力转移,但该间接效应仅占总效应的7.7%.因此,引入现代农业部门实现土地、资本要素优化配置进而促进劳动力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是实现经济结构收敛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217.
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可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竞争。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主要取决于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规模、范围和效果。只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才会有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218.
讨论了某些著名平均值(如算术,几何,调和,根平方平均等)的差在R+2上的Schur几何凸性,得到了一般结果.  相似文献   
219.
基于2007年大样本微观制造业企业数据探讨了产业集聚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中国制造业具有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但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地方化经济而非城市化经济,仅高效率的企业受益于城市化经济。集聚经济还存在产业和区域差异,沿海地区的多数产业的企业受益于集聚经济,中部地区的集聚经济效应弱于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就业密度的提高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西部地区的绝大部分产业尚不具备集聚效应。国家应根据集聚效应的区域和产业差异特征制定区域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220.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要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将采取有力措施合理调整分配收入.居民收入增长将进一步加快。这既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宗旨.也从原则上回答了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并将为下一步我国制定和实施收入分配改革的具体方案提供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