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6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84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327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置于体系化解释之下,依平民成士的视角,《公冶长》的逻辑框架得以显现。从民间社会培养平民成士的基本原则到平民成士的基本特点和认识误区,再到平民成士的难点和优势,再到实现中的重点和难点,再配之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使得《学而》中的教育私学化、《为政》中的治理民间化、《八佾》中的礼乐日常化、《里仁》中的乡里自治化在平民成士中得以体现,民间社会第一次有了自身的独立价值观(志在天下)、完善的伦理体系(学道爱人)、科学的培养路径(自讼好学),自足的民间社会(民兴于仁)成为了整个中华文明的传承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