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觉醒的知识分子是鲁迅小说中着力描写的对象,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撞击,这些觉醒者们都走上了从追寻到幻灭、从希望到绝望的人生道路,形成"圆圈"的生命模式.造成这类知识分子人生历程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鲁迅创作小说形象时的心态因素,更有当时社会心理、文化等现实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
纳博科夫小说表达的内容经常与其流亡异域的生活经历和生存形态相关.在创作中,他总是为其主人公设计一条乐观向上的路.他们在寻找回归故国之途中即使遭受重重阻碍,精神几近幻灭,但最终,主人公仍然能够从当下的生存劣境中超脱出来,在精神的国度里得以重生.  相似文献   
43.
《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的问世,使一股强劲的维特热席卷整个欧洲,使青年歌德一举成名。思想敏捷,才华横溢,热情奔放的维特却充满无穷无尽的烦恼,最终走向了自杀的不归路。本文主要从德国当时腐朽黑暗的社会大背景和维特自身追求的幻灭两个角度来讨论维特的悲剧性。理想和现实巨大的反差和碰撞造就了这一悲剧。  相似文献   
44.
潘世东 《云梦学刊》2001,22(1):9-12
导致屈原之死的更为直接和深刻的原因,是屈原人生终极观的坍塌和终极理想的幻灭,以及实现终极理想的三种途径的丧失.终极观的坍塌和终极理想的幻灭,在观念的层面上,使屈原在精神上无家可归;而实现终极理想的三种途径的丧失,又在现实的层面上使屈原无家可归.这种情形,对屈原来说,是进退维谷,始终失据;既没有了立身之基,又没有了人生归宿,于是,在穷途末日般的迷茫和悲愤之下,屈原绝望而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屈原之死,是一个典型的文人之死.  相似文献   
45.
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的佛教真谛,并吸取禅宗的思想,消解了痛苦,超越了痛苦.他的诗歌不是对佛理的简单演绎,而是他用自己的大智大慧达到"空"的真实写照.本文试图从李商隐的身世入手解析诗人在精神实质上与佛家义理的契合,以及诗人如何感悟无常幻灭的痛苦和如何超越这种二元观念,最终达到坐忘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禅悟境界.  相似文献   
46.
本文对毛姆最具争议的长篇小说《面纱》作了三种解读:从男主人公瓦尔特的角度来说,小说撕破了这个“白求恩”式人物的高尚面纱,展现了善恶界限的模糊与人性的不堪。从女主人公凯蒂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讲述女性对自我的艰难探索和体认的小说。凯蒂在历经磨难后揭开了生活的华丽面纱,领悟到能够给予女性彻底的安宁与自由的不是罗曼蒂克的爱情,也非某一种宗教,而是生活本身的重量。而从作者毛姆的角度再回窥文本.他写作此书的契机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哀恸情绪。对于凯蒂最后的升华,多年挣扎于自身积郁的毛姆没有把握,因此他难以给出一个自然有力的结尾。毛姆挥刀卸去了芸芸众生的伪装.却无法剥落生在自己脸上的面纱.  相似文献   
47.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生了巨大而剧烈的变化,伴随一系列变化而产生的现代性在现代社会无处不在.本文从社会和艺术两方面分析现代性在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的成名作品<嘉莉妹妹>中的呈现.小说通过嘉莉妹妹的个人遭遇,忠实地记录和刻画了十九世纪末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并真实描写和反映了以嘉莉为代表的人类在社会现代性的挤压下的挣扎、困惑.文章同时指出小说呈现出来的超前现代性意识正是其在文学界引起争议的原因.  相似文献   
48.
近代日本文坛新思潮派最为代表的作家——芥川龙之介,其文学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尽管文字不多,情节简单,但其中所蕴涵的主题深刻,艺术水准高超。前期的创作主要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映照现实,观察、解释人生,并以此为根基和载体,将自己的观点、思想及审美渗透到作品之中。后期的创作主要是根据其自身的经历、体会、感悟等,借助文学作品等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前途的失意与幻灭意识。芥川龙之介文学思想中有着浓厚的传统中国文化情结,他的中国之行与自杀标志着一个时代即日本大正时代文学的结束。  相似文献   
49.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杰伊·盖茨比是美国梦的牺牲品,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性的色彩,他的经历是美国20世纪前半期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这种梦想也是美国人当时心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50.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作为中国式的重要小说类型之一,是现代性语境下产生的关于成长问题的文学想像和文学表达。从主人公的成长状态和过程进行考察,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出现了三种叙事类型:在路上的成长迷梦、被放逐的成长幻灭和到达"远方"的成长神话。同时,文本中的成长主人公也出现了三种形象类型:迷梦型成长主人公、幻灭型成长主人公和神话型成长主人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