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对于钟嵘四言诗论的理解,学界意见不一,而种种解说似乎均未参透钟氏本意.事实上,若改变长期以来对四言诗简单肤浅的认识,结合先秦至魏晋时期汉语词汇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考察四言诗的盛衰流变,就会发现钟氏对四言诗本质的把握,还是非常深刻的.  相似文献   
122.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佛教中国化的起始阶段,亦是“中国佛教哲学”因果学说初步形成之早期酝酿阶段,而中国佛教哲学早期的因果学说既不完全等同于“印度佛教哲学”的因果理论,亦同样有别于隋唐时期及后世佛教哲学的因果学说。本文在深入具体分析《弘明集》与《广弘明集》等文本的基础上,对中国佛教哲学早期因果学说作出了新的诠释:其一、东汉末年苍梧太守牟子所撰写的《牟子理惑论》至晋代孙绰所作《喻道论》的完成即可被视为其理论建构之第一阶段,即“被动调适阶段”,以“善恶报应”为其基本主张;其二、慧远之“三世报应说”的提出,可视为中国佛教哲学早期因果学说理论建构之第二阶段,即“主动调适阶段”;其三、李师政之“因缘果报说”的建构完成,可被视为第三阶段,即“调适完成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