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1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69篇
管理学   176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16篇
人才学   43篇
丛书文集   1814篇
理论方法论   284篇
综合类   3764篇
社会学   375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31.
自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成功推出方言新闻节目《阿头说新闻》后,一些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方言类新闻节目受欢迎绝非偶然,新颖的节目形式、未变的民生内容,加上方言说新闻的播报形式是其成功的关键。然而,方言类新闻节目有其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局限性,如存在“话语霸权”、“过分还原生活”、娱乐化和同质化等问题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32.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话语的输入给中国现代诗学带来了思维的结构性嬗变。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以一种较为自觉的方式,逐渐转向了对于诗的知性的现代性的追求。具体而言,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思维的建构与完善,又主要是以三种理论阐释流向之合力共同促成的。即:经验的传达说,抽象的思考说和张力的综合说。  相似文献   
233.
法庭审判话语是一种特殊的机构话语,民事庭审作为法庭审判的一种,具有法庭审判的基本特征,即主要以问答方式展开。本文主要从答话方面对民事庭审会话进行研究,结合七场民事庭审的录音转写语料,分析民事庭审会话中的应答与应对及其成因,以期揭示民事庭审中答话者如何巧妙地运用答话策略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4.
通过构建美剧《纸牌屋》第一、二季的字幕语料库,以《纸牌屋》第一、二季中说话者所使用的话语标记语So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话语标记语So的语调变化特点及其语用功能对语篇衔接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所研究语篇中,说话者在使用话语标记语So的语篇衔接功能时,降调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调类型;同时,话语标记语So的语用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语调的辅助.  相似文献   
235.
《新学术》2007,(3)
本文主要分析了被称为新女性主义代表作的影片《再见爱丽丝》的男权樊篱。主要分两大部分来论述影片的男权色彩:故事中女主人公形象构造上的男权樊篱和影片本身"叙事话语"的男权樊篱。本文认为该片在沉重男权樊篱下也被打上了男权的鲜明印记,而是否能称为新女性主义代表作让人怀疑。  相似文献   
236.
陈淑芳 《云梦学刊》2003,24(3):114-116
应用语言学家认为在二语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话语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在中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是在一语发展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开始学习二语的,话语迁移现象尤为普遍。话语迁移是一项被人忽略且极富挑战性的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礼貌语和话语的连贯性方面存在许多严重的话语迁移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母语交际策略和母语文化的迁移。  相似文献   
237.
"诗可以观"是儒家对<诗>之功能的经典阐释,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家在时代语境下运用"观"之诗学理论建构起了自己的小说观念,以适应小说传播的需要.志怪小说观念建构根植于儒家尚"学"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238.
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发展到纵深阶段的产物,反映着人们对互联网这个新型媒介特征的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思想。作为一种新型媒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理论宣传工作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挑战。要做好新媒介环境下的理论宣传工作,就需要以互联网思维推进理论宣传工作在理念、手段、方式和话语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239.
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由来已久。本文拟从语用学的新视角,以奥斯丁-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结合具体语境,着重探讨无意和有意两种话语歧义并提出相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40.
曹顺庆  王超 《中州学刊》2008,1(2):227-234
"五四"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西方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进行的,具体而言,主要经历了.学科化"、"体系化"、"范畴化"三条西化之路.要使中国古代文论从"失语症"中解脱出来,必须经过四个步骤第一.承认中国文论较之西方诗学的异质性和话语独立性,避免"以西释中"或"以中注西"的倾向;第二,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个命题中进入"古今对话"的现代阐释性理论视域;第三,在"古今融会"的同时进行"中西化合".以中国文论的话语规则为本,融和或化用西方的理论资源,最终达到中西跨文明对话语境下的"中国化"研究.在承认中西方文论异质性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跨文明对话,中西文论思想的交流、互补和超越,最终达到"中西化合"的无垠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