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7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1882篇
劳动科学   103篇
民族学   948篇
人才学   235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2970篇
理论方法论   584篇
综合类   7252篇
社会学   1366篇
统计学   57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577篇
  2014年   1208篇
  2013年   1033篇
  2012年   1151篇
  2011年   1274篇
  2010年   1257篇
  2009年   1194篇
  2008年   1159篇
  2007年   874篇
  2006年   793篇
  2005年   716篇
  2004年   656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394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93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和耦合度,它们属性相近、特征相似,具有极强的共生性和互补性;二者彼此依赖、相融共生、互促共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后显现出新的产业特征,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这一新的业态。相近或共同的产业属性和产业特征,是二者融合发展的现实依据。旅游、经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相关性,是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要机制。推动和促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为此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32.
《东岳论丛》2017,(11):181-186
提高乡村旅游组织绩效、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当前农业经济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从组织管理视角上看,当前关于乡村旅游组织管理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匮乏。文章通过界定乡村旅游组织管理者行为,构建了"环境—主体意识—管理者行为"理论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命题。分析认为,乡村旅游产业外部环境(地区经济、农村社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支持)、内部环境(组织结构、经营年限)和管理者自身特质(知识、经验、社会资本)均会对管理者行为产生影响;而管理者主体意识则在产业内外部环境、自身特质与管理者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33.
浮山歌节是桂东临贺故城独具特色的以歌抒情的狂欢盛会,亦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对浮山歌节进行旅游开发,能够提升临贺故城的知名度,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传承、保护丰富的地方历史、民俗文化,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旅游开发者若能遵循科学的开发策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歌节旅游活动内容,加大推介营销,提高社区参与,浮山歌节旅游将成为贺州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934.
《江西社会科学》2017,(2):252-256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感知城市的窗口,是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建筑艺术的载体。南昌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竞争力亟待进一步提升,文章提出:完善多样性的公共空间是满足南昌旅游发展的基础,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意象是塑造南昌旅游形象的关键,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机制是提升南昌旅游竞争力的核心,并重点从城市入口、城市广场、滨水空间、公共艺术、旅游标识等方面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意象的打造,为提升南昌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出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35.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03-211
"一带一路"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然而,小额旅游纠纷频发,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影响旅游消费者体验,阻碍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相比诉讼,非诉纠纷解决(ADR)机制能够及时、高效、低廉地解决旅游纠纷。中国旅游业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体系,但相关网络平台尚未完全建立,各纠纷解决方式之间衔接性差、耦合性不强,加之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善,难以圆满解决旅游纠纷。故应加强旅游纠纷ADR方式间的耦合性;完善现有网络平台功能,构建旅游消费者中心网络,形成全国性旅游纠纷ADR网络机制;完善旅游纠纷ADR机制所依据的法律规则,细化航班延误规定,将定制旅游合同纳入《旅游法》;完善旅游纠纷ADR机构及其人员须遵守的原则和规则。  相似文献   
936.
《江西社会科学》2017,(3):73-83
本文采用DEA扩展模型对江西旅游产业效率进行横向及纵向分析评判,通过对江西旅游产业整体效率以及全省各设区市的综合效率进行量化测度,以质量效率的视角揭示江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江西省1993—2014年间旅游产业综合效率的整体发展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产业规模及要素投入存在明显不足,在旅游产业综合效率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旅游产业集聚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服务业发展规模对江西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呈现出正向且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研发创新条件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37.
汉服代表整个华夏民族的服饰风貌,因其艺术审美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对中外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本文主要挖掘汉服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对汉服旅游客体文化进行详细分析,探究汉服旅游客体文化价值,为汉服旅游客体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使汉服的文化精神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938.
民族节日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民族地区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节日旅游中,东道主往往用表演的形式将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呈现.而游客在凝视表演文化的过程中,也通过参与表演来获得身体化的表演体验.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多耶节为研究案例,以节日活动中的表演行为为切入点,以节日空间中东道主和游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民族节日旅游展演的背景下,东道主和游客的表演性是如何在“客-我”的互动中进行建构的.研究发现,在民族节日旅游中,东道主作为节日旅游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发挥其旅游经济及社会功能,往往通过编排或排练使民族文化富于表演性,从而使其更好地在旅游舞台上进行呈现,发挥交流媒介的功能;另一方面,游客作为节日旅游场域中的“客人”,其在通过视觉的凝视对东道主所表演的文化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已不单纯地满足于视觉感官的体验,更多的在于追求身体的多感官体验,进行旅游的身体化实践和表演性参与.  相似文献   
939.
基于云南沧源独特的佤族文化资源,选取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翁丁佤族村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翁丁佤族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可持续性及其价值解读与展示,遴选出可用于做旅游工艺品的系列茶具作为创新设计对象,重点围绕翁丁佤族的自然景观、民风民俗、杆栏式茅草屋建筑、佤族的牛头崇拜、沧源崖画及茶文化等民族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可用于旅游纪念、收藏和馈赠的两组翁丁佤族特色的茶具系列.  相似文献   
940.
杨明洪  刘建霞 《民族学刊》2017,8(3):9-18,99-100
作为对口援藏项目中规模最大的项目,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必然会对项目所在地鲁朗镇居民的生计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地居民的生计方式从自给自足的农牧业以及狩猎采集到伐木经济再到家庭旅馆的变迁过程,在旅游资源规模化开发下,农牧民生计方式发生非常大的转换,也对当地农牧民生计产生了负面冲击,为此,政府采取了保护性措施.作者发现,由于政府与当地农牧民所占视角的不同,在一些政策实施上,当地政府的实施愿望与当地农牧民想法产生了差异,故当地农牧民并不完全认同政府推行的一些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